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瘤源性骨软化病(TIO)是一种罕见的获得性副肿瘤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低磷血症与骨软化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临床上该肿瘤的定位往往极为困难。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性阐述TIO的临床特征、化验特征及病理特征,同时报道一种新型FGF-23的定量检测技术。2、研究方法:检索纳入本中心诊治的14例TIO患者,从各方面详细阐述总结该病的特征。纳入对照组26例TIO肿瘤易误诊为的其它肿瘤,应用改进的ELISA定量免疫组化技术(通过将其操作转移至载玻片上而简化操作步骤)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TIO标本及对照组标本中的FGF-23表达水平,并将本技术与文献所报道的RT-PCR技术作对比。3、结果:总结该14例TI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临床特点为长期的骨软化症病史、低磷血症与尿磷酸盐的丢失。TIO相关肿瘤可以位于全身各部位,大多可由常规检测技术或奥曲肽扫描定位,其病理类型大多为良性尿磷酸盐间质肿瘤混合结缔组织亚型(PMTMCT),手术完整肿瘤切除是该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在肿瘤完整手术切除后,血磷在3.5±1.8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也将在数月内完全改善。通过ELISA定量免疫组化技术,13/14例TIO肿瘤检测出FGF-23的高表达(0.99±0.56),而对照组的26例非TIO肿瘤全部为FGF-23低表达(0.08±0.04),统计差异明显(p<0.001,95%CI0.48~1.14)。该检测技术明显优于文献所报道的石蜡标本中FGF-23的RT-PCR检测技术。4、结论:TIO为一种罕见的经常漏诊、延迟诊断或误诊的疾病,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都应用分别重视TIO与PMTMCT的诊断。ELISA定量免疫组化技术可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手术或活检标本中FGF-23的检测,该方法可行性好、重复性高,从而可为TIO提供新的临床诊断途径。1、研究目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死亡率高,文献报道了很多死亡风险预测的术前危险因子,但目前循证医学仍未系统性的鉴定总结这些危险因子。骨科下肢大手术后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发病率高,各指南共同推荐该类患者必须术前评估有无VTE增高的风险。但是,各指南推荐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并且也并不是特异性针对于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本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目的是系统性鉴定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高死亡风险的术前危险因子,并鉴定骨科下肢大手术后发生VTE的术前危险因素。2、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性检索Pubmed、Embase与Cochrane数据库系统性检索相关研究,仅纳入前瞻性研究与前瞻方式收集数据的回顾性研究。通过最佳证据分析模型同时融合了各纳入研究的实验设计质量与研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高循证等级危险因素的危险比仅由高质量等级的文献合并而来。3、结果:髋部骨折术后死亡预测因子分析:共纳入75篇文献64,316例患者,患者总体死亡率1月为13.3%,3~6月为15.8%,1年为24.5%,2年为34.5%;通过最佳证据分析模型,共鉴定出12个高循证等级危险因子,包括高龄、男性、骨折前养老或医疗机构居住、术前行走能力差、术前日常生活能力差、高ASA分级、精神状态差、多种并存病、老年痴呆或认知障碍、糖尿病、恶性肿瘤与心血管疾病;另外鉴定了7个中等循证等级危险因素与12个有限循证等级危险因素,仅种族因素被鉴定为矛盾等级危险因素。VTE危险因素分析:共纳入47篇文献97,082例患者,总VTE发生率为25.8%,症状性VTE的发生率为1.7%,PE发生率为0.6%。通过最佳证据分析模型,我们鉴定了2个高循证等级危险因素,包括高龄与TKA手术(与THA相比);鉴定了5个中等循证等级危险因素,包括V因子Leiden突变或APC(Activitieso fproteinC)抵抗,既往血栓病史,术前行走能力差,肥胖与女性患者;另外鉴定了12个有限循证等级危险因素与2个矛盾循证等级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结论: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死亡率高,临床上应该特别注意以上12个高循证等级术前危险因子。VTE的预防应特别注意以上2个高循证等级与5个中循证等级的术前危险因素。由于本研究的局限性,这些危险因子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