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行政法院的建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hu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以我国行政法院的建立为题目,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在我国建立行政法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应然的层面探讨行政法院的具体制度构建,实现作为专门法院的独立行政法院体系的建立。1990年我们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到今天行政诉讼走过二十多年的司法实践历程,我国现行的行政审判体制已经暴露出诸多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今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现有的行政审判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大量的、专业性强的行政诉讼案件对于公正、高效的行政审判的需求。因此,行政审判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建立行政法院就是行政审判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建立行政法院就是要建立一套独立的行政法院系统,它直接隶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并受其监督管理,并且自成体系独立于普通人民法院,法院设置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脱离地方政府,实现人、财、物在行政法院系统内部的垂直管理;建立行政法院还要建立一支独立、专业、富于行政审判经验和崇高职业道德的法官队伍。这样的行政法院能够有效抵御来自执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上级法院对行政审判工作的干涉,保障行政审判的独立性和行政法官的独立地位,提高审判的公正性和效率,解决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的“三难”问题,优化行政纠纷解决机制。从长远角度来看,建立行政法院有利于树立司法的权威,可以作为实现全面司法独立的示范和先例。可见,在我国建立行政法院是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应有之意,是进一步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首先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按照时间的顺序梳理了国内学界关于在我国建立行政法院的理论成果,结合依法治国、权分立、控权论等法学原理,同时罗列相关的实事政策,分析了在我国建立行政法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应然的层面设计我国行政法院的具体制度。其次,文章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法国和德国两种不同的行政法院制度的历史沿革、制度特点和可借鉴之处,将域外优秀成熟的行政法院制度融入到我国行政法院制度的建设中去。本文列举出国内关于行政法院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法、德两国现行的行政法院制度,在整合和创新的基础上,对我国行政法院进行制度设想。具体制度从我国行政法院的性质和地位谈起,设计了三级行政法院、二审终审制的法院组织形式;在原有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受案范围的基础上扩大了行政法院的受案范围,一方面扩大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范围,另一方面设想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人员构成上详述了行政法院法官的构成和来源,然后提出对行政法院要进行人员保障、财政保障、办案质量保障这三方面的制度保障,最后论述了行政法院制度构建应该注意的问题。我国正在加快法治政府的建设,推动司法管理体制改革。这表明在我国建立行政法院已经到了最好的历史时期,制度落地正在逐步实现,而不再仅限于理论层面的探讨。
其他文献
<正>总记书嘱托——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乡村振兴计划在实现温饱、实现基本小康以后,还要继续
期刊
近年来,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发展中存在着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分析,找出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
本文侧重从把握学情找准起点、科学处理地理教材以及设计生成性作业等角度,探讨"生成性教与学"的操作策略。
电子束焊接属于局部高温加热和高功率密度的热输入集中作用,焊接过程中焊缝区温度会发生急剧变化,并在焊件内部形成较高的温度梯度,在焊后的冷却过程中往往产生较大的残余应
目的探讨靶控给药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式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生命体征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行手术治疗患者58例,通过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
以直径为3mm,高为1mm的Cu44.25Ag14.75Zr36Ti5圆棒状块体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Al和Si两种不同元素在Cu44.25Ag14.75Zr36Ti5块体非晶合金过冷液相区中原子的扩散行为,以
目的检测自噬相关蛋白mTOR和LC3-Ⅱ及HIF-1α在PM/DM患者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探讨自噬相关蛋白mTOR、LC3-Ⅱ及HIF-1α在PM/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闻名古国,它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它不仅以四大发明震撼世界,而且在其他领域也曾留下不朽业迹。 英国学者坦普尔著《中国—发明和发明的国度》介绍中国
期刊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西部与东、中部地区之间仍然存在差距。选取反映西部经济发展状况的10个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后,运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发展迅速,2005年至今,理财产品年发行数量已由598款增加至6万余款,发行银行也由28家增长至454家。与股份制银行相比,中小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