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技术层出不穷,芯片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的元器件的数量每隔18到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同时随着芯片晶体管集成度的快速提高,整体功耗急剧上涨,这对热管理装置的结构和散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芯片散热装置的优化设计已经成为了行业的研究热点。与形状优化和参数优化相比,拓扑优化具有最高的设计自由度,在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技术层出不穷,芯片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的元器件的数量每隔18到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同时随着芯片晶体管集成度的快速提高,整体功耗急剧上涨,这对热管理装置的结构和散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芯片散热装置的优化设计已经成为了行业的研究热点。与形状优化和参数优化相比,拓扑优化具有最高的设计自由度,在给定边界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设计出接近最优散热性能的热沉。传统对芯片热沉的拓扑优化是基于给定设计域的前提下进行设计,而设计域的形态直接决定了优化热沉散热性能的上限。当优化的设计域未给定或半给定时,如何确定优化上限较高的设计域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此外,拓扑优化的难点在于计算量太大和难以收敛,尤其是对三维空间的拓扑优化或考虑对流传热的情况下,计算耗时可能十分冗长。因此需要给拓扑优化的过程加以限定,如只考虑二维空间或者只有热传导忽略对流的情况,以降低优化的难度,提升计算的收敛性。本论文分别对二维空间中考虑对流与不考虑对流的情况和三维空间中不考虑对流的情况,进行了热沉的拓扑优化设计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对二维不同类型的热沉进行拓扑优化。对考虑对流和不考虑对流的二维热沉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并研究网格和惩罚因子对优化结果的影响,发现在当最大网格单元达到3 mm时,优化结果具有网格无关性,当惩罚因子为3时,优化结果分叉性最好,中间值区域较少。与考虑对流的优化热沉相比,不考虑对流的优化热沉分叉更多更密集,与空气的分界面更加清晰,中间值较少,且计算时间仅是考虑对流所用时间的三分之一,收敛性更好。此外还对液冷散热流道进行拓扑优化,设计了两个目标函数,最低压降可以保证流道的流通性,最高出口温度可以保证流道散热效果最好,并根据温度云图和流线图对散热机理进行深入探讨。其次,对三维的热沉进行拓扑优化设计研究。针对如何确定优化上限较高的设计域问题,我们对圆柱形、正锥形和倒锥形三种设计域和不同高度的设计域分别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并通过仿真结果和温度梯度云图,对传热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当设计域呈现下宽上窄的形态时,优化热沉的散热效果更好,而设计域的高度则主要影响了散热分叉的形态。设计域越高,散热分叉越细长,数量越少。通过SLM 3D打印技术制作出圆柱形、正锥形和倒锥形三种优化热沉,并分别以3 W和5 W的LED芯片作为热源设计实验,发现与传统的翅片热沉相比,拓扑优化的热沉性能要优越的多,其中正锥形优化热沉效果最好,圆柱形其次,倒锥形热沉效果最差。这表明了最优的设计域应是一种接近半球的形态,可以最大限度的从芯片中提取热量,并使主干传热通道的导热与散热分叉的散热达到一个平衡,本工作对热沉的拓扑优化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启示。
其他文献
铁电薄膜具备优异的介电、压电、热电性能,普遍应用于存储器、传感器、探测器等电子器件中,为了提高铁电器件的稳定性和集成度,则需充分发挥铁电薄膜材料的物理性能,其中应变和取向工程作为调控铁电薄膜性能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铁电薄膜的介电、压电性能,因此铁电薄膜的应变和取向工程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唯象非线性热力学理论系统研究了不同晶体取向下铁电薄膜在外场作用下的性能变化。首先根据欧拉角转动规则得到(1
有机光电材料作为新材料的代表,在平板显示与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得益于其自身具有的柔性、易加工性、刺激响应性等特点,有机光电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化学与生物传感器及防伪标签。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基于多样的分子设计策略,已经开发了许多光电性能优异的有机光电材料。在这其中,有机共振半导体材料在调
天线是射频系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承担整个系统收发电磁波的任务,可以说天线“能不能用”、“好不好用”,对整个射频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传统设计中,天线与上级电路之间需通过连接器连接。连接器体积大,引入了不必要的损耗,导致系统阻抗牵引,可以说导致了众多问题。在低频段,上述问题尚不十分明显,然而目前新兴需求不断出现,高频段、线已成为研究重点,随着频率的增高,空间利用率低、损耗大等问题已经无法忽视,对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量和处理速度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以电子作为载体的电路器件已经很难满足,因此无源器件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其中分束器是无源器件中的基本器件之一。光子晶体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因其独特的禁带特性和局域特性,成为制作分束器的重要材料之一,吸引了国内外很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利用光子晶体的基本特性设计了一种1×5等比分束器和光控分光比可调1×4太赫兹波分束器。具体工作如下: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应用的快速崛起,移动网络、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新技术飞速发展,数据使用量急剧暴涨,进一步提高信息传输容量和速度是目前最为迫切的需求。而目前对单元器件的研究已趋近成熟,利用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将多种单一功能元件集成到同一芯片上,实现光电子器件小型化和多功能化,已成为目前颇具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电光调制器和模分复用器作为光通信系统的重要单元器件,将二者集成,可以减小器件尺
随着6G网络的发展,光通信系统对于传输容量的需求持续增加。为了进一步提高光通信系统的容量,光通信网络使用了多种复用系统来扩大容量,模分复用系统便是其中之一。调制器与模分复用器作为模分复用系统的关键器件,目前正向着小体积化方向发展,光通信系统器件也正朝着集成化方向发展。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是最佳的实现途径。硅基光电子集成采用CMOS工艺,把光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集成在由二氧化硅作为衬底
过渡金属硫化物(TMCs)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能源催化、光电器件、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吸收了广泛的关注。铁基硫化物不仅具有TMCs常见的比表面积大、近红外吸收强、生物毒性低等优势,还具有突出的磁、光、催化性能等,已被广泛应用于抗菌、生物传感、生物成像、肿瘤治疗等领域,成为了近年来低维功能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我们采用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了FeS超小纳米点,然后进一步通过构建异质结构和复合纳米药物
金属/金属化合物、介质微纳结构、二维(Two-dimensional,2D)材料等先进材料与光纤复合形成的光纤型微纳器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目前,标准的微纳结构平面制备技术不仅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耗时,而且受限于“根-根”制造,导致产率较低。因而,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光纤微纳材料制备技术,并探索在超快光纤激光产生方面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三种不同材料与光纤端面(Optical Fiber
自从2010年石墨烯被发现,二维材料家族不断发展壮大。二维层状材料稳定的层状结构,表面饱和的化学特性以及层间微弱的相互作用,为在原子尺度极限厚度下实现各种优异的物理特性,如导电性、拓扑性、铁磁性和铁电性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新功能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本论文主要关注的是二维材料的铁电性。在传统铁电领域中,随着铁电材料厚度不断降低,面外的铁电极化容易被逐渐增大的退极化场干扰,从而影响铁电畴结构
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SIBs)是最有前途的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存储系统类型之一。地球上钠(Na)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环境友好,有望在大规模储能中取代较为稀缺的锂(Li)。由于Na+离子半径大于Li+,选择和设计一种能够有效承载和输送Na+离子,同时呈现稳定结构和优良速率性能的电极材料是SIB实际开发和应用的关键。锐钛矿相(Ti O2)具有结构稳定、成本低廉、比容量适中等优点,是SIBs的理想负极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