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关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仍然存在争议。尽管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对于不稳定爆裂骨折,外科治疗是必须的,但是对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还是有不同意见。一般的意见是尽可能的通过短节段的固定获得较强的稳定性,以及尽可能的椎管减压。短节段后路固定(SSPF)是最常用和最简单的治疗方案,它的优势是融合的节段较少。对文献的研究调查表明长期随访结果,单独的SSPF可以有9-54%的断钉率和复发后凸畸形,断钉的病人中有50%有中度到重度的疼痛。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医务人员发展了几种技术来加强爆裂骨折中前柱的稳定性,比如经椎弓根植骨,PMMA注射,或者前路固定以及支架植入,或者考虑增加固定的节段。单纯的增加固定节段看起来时一个合理的选择,但是对短节段和长节段后路固定这两个手术方式,还是不能达成共识。本论文通过回顾研究来比较这两种方式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等。方法:作者回顾性的研究了47例受伤后致急性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但未瘫痪的病例。所有病人都行手术治疗,并随访平均17个月。病人分成两组:第一组27例行长节段固定(伤椎的上下两个椎体固定),第二组20例病人行短节段固定(伤椎的上下一个椎体固定)。比较术前的各项指标,比如年龄,性别,受伤严重程度,椎管侵犯的比例,神经功能等,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分析术前术后影像检查结果。根据CT片测量椎体前缘压缩,局部后凸畸形,矢状指数。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是通过比较伤椎椎体的前缘高度与伤椎上下各一个椎体的平均高度而测量的。局部后凸角是通过Cobb方法测量伤椎上一椎体的上终板和下一椎体的下终板交角而得出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随访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矫正率按以下公式计算:(术前压缩度—术后压缩度)/术前压缩度*100%;后凸Cobb角的矫正率=(术前Cobb角—术后Cobb角)/术前Cobb角*100%。结果: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的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术前是42.7±10.0%,长节段组是43.5±9.8%,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短节段术前后凸角是20.8±3.3%,长节段术前后凸角是21.3±3.5%,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短节段组和长节段组术后1周的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和后凸Cobb角相比术前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手术的矫正功能明显。但是两组的矫正率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短节段组的椎体前缘压缩率、后凸Cobb角分别是6.7±5.5%,2.3±3.3度,较术前一周有轻度丢失,但是影像学结果仍然比较满意。长节段组的椎体前缘压缩率、后凸Cobb角分别是6.8±6.3%,2.4±3.1度,较术前一周有轻度丢失。短节段组和长节段组比较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的结果,影像学的指标显示长节段固定和短节段固定对单椎体爆裂骨折的处理临床效果相似。但是,在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