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聚丙烯补片为支架,制备丝素蛋白涂覆的聚丙烯材料,并探讨其理化性质。方法:将制备好的丝素蛋白溶液涂覆在等离子环境下处理的聚丙烯补片表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方法检测丝素蛋白涂覆聚丙烯材料的理化性质,丝素蛋白涂覆的情况。结果:在含有氦气的空气气氛中用等离子体对疏水的聚丙烯补片进行表面处理可以使其具有一定的亲水性,有利于丝素蛋白溶液的润湿,使得丝素蛋白溶液可以涂覆于聚丙烯补片上形成丝素蛋白修饰的聚丙烯材料。扫描电镜下观察到,未用丝素蛋白涂覆的聚丙烯补片中聚丙烯纤维表面光滑,聚丙烯补片用丝素蛋白溶液涂覆后在聚丙烯单丝缠结处形成丝素蛋白膜状物,丝素蛋白修饰的聚丙烯补片红外光谱中出现1650、1537和1242 cm-1等丝素蛋白无规或α-螺旋构象的吸收峰,在拉曼光谱上也出现了对应于丝素蛋白的吸收峰.结论:运用等离子体对疏水性的聚丙烯补片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提高聚丙烯补片的亲水性,有利于丝素蛋白水溶液在聚丙烯补片表面的润湿和涂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越长,丝素蛋白涂覆的效果越好。在材料强度可允许的情况下,对聚丙烯补片表面进行两分钟的等离子体处理,丝素蛋白可以获得较好的涂覆。大鼠腹壁缺损动物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目的:建立实验用的大鼠腹壁缺损模型。方法:取10只SD雄性大鼠取腹部旁正中切口,逐层分离腹壁各层结构至壁层腹膜,切除大鼠中腹部肌肉组织2×2cm,予以结扎止血,同时保留腹壁表面皮肤及皮下组织,术后饲养1月,观察建立模型术后大鼠一般情况,并确认腹壁缺损面积。结果:腹壁缺损动物模型制作术后大鼠进食量基本正常,术后体温正常,基本在37.8~38.5℃左右,3只腹壁缺损动物模型制作后出现轻微局部皮下血肿,后好转,该组全部大鼠术后无感染,所有标本观察一月后,腹壁缺损动物模型均制作成功,于腹壁形成局部缺损,经测量缺损大小(长*宽)为(2.15±0.04)*(2.09±0.02)cm2。结论:运用切除腹壁肌肉组织的方法制作目的:探讨丝素蛋白涂覆的聚丙烯材料在修补腹壁缺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丝素蛋白涂覆的聚丙烯材料组(20只),聚丙烯补片组(20只),ePTFE组(20只)。按组分别植入丝素蛋白涂覆聚丙烯材料,聚丙烯补片,ePTFE补片,补片大小为2*2cm,分别修补腹壁缺损,缝合手术伤口。于术后3天、1周,2周,12周分批处死大鼠,并观察大鼠腹壁疝修补情况,植入的补片有无形变,并行病理及扫描电镜检查。另取2只正常SD大鼠切取腹壁缺损区域及皮肤皮下组织作为光镜检查和电镜检查参照,并对实验所得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丝素蛋白涂覆聚丙烯材料组术后3天、1周,2周,12周检查基本无腹腔内粘连形成;组织病理学检查聚丙烯补片周围有肉芽及瘢痕增生,补片表面间皮细胞形态典型,重建12周后丝素未完全吸收,残余丝素生物相容性好,扫描电镜检查显示间皮细胞生长良好,排列整齐;术后3天已有间皮细胞长入,1周时间皮细胞已完全覆盖补片表面,2周时炎症反应减轻,代之以大量的脂肪组织和新生血管,补片表面粘连的截面积占补片面积大小为(4.81±4.50)%,下同为(x±S)%;单纯聚丙烯组全部大鼠术后并发腹腔内粘连(74.96±23.57)%,5只(5/20,25.O%)大鼠分别于术后2~9 d因肠管与聚丙烯粘连引起肠梗阻,肠瘘死亡,12只(12/20,60.0%)大鼠并发补片与腹腔内重要脏器粘连,术后3天、1周,2周,12周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聚丙烯补片周围有明显肉芽及瘢痕增生,表面未见明显典型的间皮细胞覆盖,两组的术后腹腔内粘连面积和粘连性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单纯e-PTFE组全部大鼠术后并发腹腔内粘连(2.26±1.61)%,补片表面未见有明显粘连,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表面见一些典型的间皮细胞覆盖,丝素蛋白涂覆聚丙烯材料组与单纯e-PTFE组的术后腹腔内粘连面积和粘连性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1),三组术后并发症肠梗阻、肠粘连致肠瘘,腹腔感染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0.01)。结论:丝素及丝素蛋白涂覆的聚丙烯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用于SD大鼠腹腔内修补,可以提供组织足够的抗张强度,并且减少术中补片与腹腔内器官发生粘连的程度及范围、能促进腹膜间皮细胞长入,于聚丙烯补片表面腹膜化,形成新的间皮细胞层,有望用于临床各类腹壁疝的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