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存在主义哲学在德国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传播到法国,并在法国得到了深入发展,渗透到了文学领域,存在主义文学应运而生。以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为代表人物的存在主义文学作家们在作品中表达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讨论关于人的存在的问题。俄罗斯文学中对于存在的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二战后苏联作家纷纷将目光投向战争这一创作主题,在战争文学作品中讨论战争与人的关系,战争的意义,以及人的存在的问题。维克多·彼得洛维奇·阿斯塔菲耶夫(ВикторПетровичАстафьев,1924-2001)是苏联作家,他的作品精巧又蕴含深刻哲理,他的战争文学作品中不乏对战争的哲学思索。《牧童与牧女》(Пастухипастушка,1967-1971)是阿斯塔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描写了战争背景下人对于爱情与自由的追求。本文中我们从存在主义理论出发,以《牧童与牧女》为研究对象,从主人公的精神、女性的地位与价值、人的选择与自由三个层面对《牧童与牧女》的存在主义思想进行分析研究。绪论部分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在俄罗斯、中国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阐明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三章。第一章论述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渊源,存在主义文学的创作理论、艺术特征,以及存在主义大师萨特作品的存在主义思想。第二章论述了俄罗斯文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第三章着重分析了阿斯塔菲耶夫作品《牧童与牧女》中所蕴含的存在主义思想。通过对世界的荒谬性、他人就是地狱、存在先于本质、选择与自由等存在主义思想的剖析,揭示了《牧童与牧女》深刻的哲学内涵。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在于更好地掌握存在主义理论并利用其分析文学作品,尤其是当代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使读者进一步了解阿斯塔菲耶夫及其作品的创作风格,进一步揭示出阿斯塔菲耶夫的思想和创作意图,更准确地理解作家想要传达的精神世界,进而为俄罗斯文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文本分析的依据,并希望有助于丰富我国对俄罗斯文学的存在主义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