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因素是造成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因素,因此,为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就成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措施。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在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和平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解困不能完全依赖国家,必须培养学生的自我解困意识和能力。勤工助学不仅能提高贫困生自身解困能力,逐步实现贫困生由外部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转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锻炼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 目前有关贫困生勤工助学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从政策、制度出发,着重资助,忽视学生自助,并且研究多是针对现状展开理论层面上的探讨,真正反映实际情况的实证研究却不多。如何抓好稳定的勤工助学基地建设;如何在全社会范围内保障勤工助学工作有效开展;如何促进勤工助学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如何促进“工”与“学”的结合等等,都亟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探索。 本文在占有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调查了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的现状,发现目前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存在目标群体认定模糊、组织管理不完善、基金来不足、勤工助学岗位少、岗位智力性不足以及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不够等问题,进而从贫困生自身、学校及社会三方面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在教育机会均等与其他理念指导下,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经验,提出了建立健全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体系的建议: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以勤工助学为主导资助方向的指导思想;健全机构、规范制度,完善高等教育立法;多渠道筹集勤工助学基金:大力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建立勤工助学信息网,加强学生、学校与社会的交互联系;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实行弹性学分制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松的勤工助学环境;推动勤工助学的基地化、产业化和育人化;充分注重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教育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