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要求。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不断推进,农村耕地规模因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的不断增加而减少,失地农民的数量日趋增多,如何保障农民失地后的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实现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改革发展的焦点问题。本文认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离不开补偿、保障和就业三管齐下,其中补偿和保障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就业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就业能够从根本上为失地农民带来生活保障的同时,进一步帮助失地农民得到可持续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失地农民自身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推动城镇化发展。所以,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失地农民的就业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回顾和总结国内外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并结合凯恩斯就业理论、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就业理论和人力资本与就业理论,从个人角度、就业服务角度和制度角度对失地农民就业影响因素展开分析,选取27项指标进行问卷设计。运用因子分析对选取的27项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后得出劳动力素质、就业观念、社会资本、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就业信息、失业保险、征地安置和就业保护9项失地农民就业影响因素。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对9项就业因素进行分析后,其影响程度依次是劳动力素质、征地安置、就业培训、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就业观念、就业保护、失业保险、社会资本,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支持。就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失地农民更需要通过就业实现农转非的身份转变和自我认同,这就需要社会和政府部门为失地农民架设一座走出就业困境的扶梯,让失地农民真正体会到社会改革带来的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