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栽培模式,特别是地膜覆盖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作物产量、土壤生物性质等影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但对旱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有何影响,报道非常有限。针对以上问题,于2012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安排田间试验,采用密闭式静态暗箱法,开展集不同覆盖方式、氮肥管理等为核心的不同栽培模式旱作春玉米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证明覆膜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是否会增加温室效应气体排放,以期为提高农田氮肥利用率及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施氮是影响N2O排放的主要因素。高氮处理>中氮+有机肥(高产高效)处理>不施氮肥处理,且排放高峰出现在施肥后的4-10d,施氮处理N2O排放通量呈季节动态变化,总共出现3次排放高峰,均出现在施氮及降雨后。等量施肥条件下,覆膜或覆沙处理并没有显著影响N2O排放量,N2O排放通量与NO3-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2. CO2排放在玉米整个生育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排放量较高,春秋较小。方差分析表明,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或覆沙并没有显著增加CO2排放量。而施有机肥则能显著促进CO2排放量,在玉米生长前期表现的更为明显。与不施氮相比,施氮肥并未显著增加CO2的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温度及土壤微生物是影响CO2排放的主要因素。3.本研究中不同处理检测到CH4排放值均为负值,说明在整个春玉米生长季,农田土壤均为大气CH4净吸收库。除了不覆膜土壤对CH4吸收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外,其它各处理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或者施有机肥并没有显著增加CH4的氧化(吸收)量。土壤水分、温度状况显著影响CH4排放:过高的土壤水分含量不利于土壤氧化(吸收)CH4,而当土壤温度较高时,有利于土壤氧化(吸收)CH4。以上结果初步表明,在黄土旱塬旱作农田,在适宜施氮条件覆膜不会明显增加温室气体N2O及CO2排放;过量施氮,会显著增加N2O排放;而施有机肥会增加CO2排放,但施氮对CO2排放几乎没有影响;覆膜及过高的土壤水分含量不利于土壤氧化(吸收)CH4,而当土壤温度较高时,有利于土壤氧化(吸收)C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