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纲要》从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如今的高中历史课堂,我们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设计的任务都是一样的,布置的作业也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学生至少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异:在特定时期学习某种概念或技能的准备状态;感兴趣的活动或主题;由性别、文化、学习风格或智力等组成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的差异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历史课堂实施差异教学正是基于新课改“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而提出的。本论文分为以下五部分:导论部分将介绍差异教学的概念界定及其与相关概念辨析,研究状况,理论基础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关于历史课堂的差异教学的定义。第二部分是高中历史课堂差异教学的现状分析,从目前的情况看,有必要实施差异教学。第三部分提出高中历史课堂差异教学的策略,即:了解学生;设计出多样化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以弹性教学分组形式实施教学;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第四部分是高中历史课堂差异教学的实践探索,笔者根据策略在温岭市新河中学开展了半个学期的差异教学活动。第五部分是高中历史课堂差异教学的问题与反思,笔者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差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如何管理差异课堂;差异教学体现的是一种教学思想。结合以上内容,并根据自身的实践中的收获和不足,笔者作了一些反思。本论文通过对高中历史课堂差异教学的现状分析,并结合差异教学相关理论,提出高中历史课堂差异教学的策略,并进行了实践探索,最后进行反思总结,为一线的高中历史老师的差异课堂教学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策略,以实现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目的。虽然差异教学自提出和倡导以来己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理解,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教师素质等各方面的因素限制,历史课堂的差异教学的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本论文的差异教学模式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不断的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