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 Hilgendorf)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原因,使野生型的许氏平鲉数量迅速下降;但许氏平鲉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因此许氏平鲉的网箱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运用形态学和组织学方法以及生理生化等方法对网箱养殖的许氏平鲉进行了研究,期望能为许氏平鲉的全人工繁殖、苗种规模化生产及育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的内容及结果如下:1.许氏平鲉卵巢发育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和组织学等方法,对2012年2-6月份采集的许氏平鲉卵巢发育进行了研究,系统描述了卵巢成熟与繁殖期(Ⅲ期、Ⅳ期、Ⅴ期、Ⅵ期及退化Ⅱ期)形态结构、卵母细胞发育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月下旬到3月下旬,卵巢发育处于Ⅲ期。以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开始出现卵黄粒、皮质液泡、辐射带等结构;3月下旬到4月初,卵巢发育处于Ⅳ期,卵母细胞以Ⅳ时相为主,卵黄颗粒充满卵巢;4月中旬到5月初,卵巢发育处于Ⅴ期,可以清楚看到大小均匀的Ⅴ时相卵母细胞,细胞被成熟卵黄颗粒充斥;到5月初,卵巢继续发育,处于Ⅵ期,为怀孕期卵巢,内部充满受精卵;5月中旬到6月初,雌鱼产完仔鱼,卵巢发育进入退化Ⅱ期,其内残留少部分Ⅱ时相卵细胞。2.许氏平鲉仔稚鱼的早期形态学特征观察采用解剖观察等方法对许氏平鮋胚后发育组织学进行了较为详细观察,结果表明:许氏平鲉0日龄仔鱼,即未产出仔鱼,体长3.8~4.7mm,油球大而明显;初孵仔鱼体长5.0~6.5mm,已经开口,尚未摄食,体表仅分布有黑色素;2日龄仔鱼,开始摄食轮虫,鳔已充气,并出现虹彩色素;3日龄仔鱼,脑颅后方增加一丛色素,尾部放射丝出现,仔鱼摄食量大大增加;4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殆尽,头颅后部和腹腔上缘开始分化出点状黄色素;5日龄仔鱼,胸鳍可垂直向外伸展,上下颌开启频繁;12日龄仔鱼,具有集群和趋光性;20日龄仔鱼,体前部呈黑色,在水中分散均匀,摄食旺盛;25日龄稚鱼,全长6.55~8.42mm,体前部开始出现黑色条带痕迹;30日龄稚鱼,头部眼的上缘有一横带,鱼体侧出现3条黑褐色的横条带;40日龄稚鱼,全长15.50~35.55mm,鱼体体型与成鱼相似,体侧有6~7条黑褐色的横条带;60日龄幼鱼,具有成鱼的形态,鱼体发育进入幼鱼期,并开始转入水体下层活动。3.许氏平鲉性腺分化与早期发育研究采用组织等观察方法,研究了许氏平鲉早期性腺分化与发育,结果表明:10dpb仔鱼,全长为7.82~8.20mm,原始性腺以一对生殖团的形式出现;30dpb仔鱼,全长为18~21.2mm,一对原始性腺已经完全形成,至此阶段,性腺中没有发现表现出卵巢和精巢分化的明显特征;40dpb仔鱼,全长为33.2~38.7mm,出现两种不同形状的性腺,一种仍然保持着原始性腺的特征,另一部分性腺与原始性腺形态和结构有很大差异,标志着许氏平鲉性腺分化的开始;100dpb,全长为58.5~62.4mm,卵巢腔完全形成,到此为止,没有发现精巢分化的明显特征。4.不同氧浓度处理对许氏平鮋血液生理生化成分的影响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测定的方法,对不同氧气浓度下的许氏平鮋的血细胞和各项生化指标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许氏平鲉血清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在各组内随着处理时间推移其含量显著增大(P<0.05),在60min时低氧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显著(P<0.05)高于中低氧组与高氧组。碱性磷酸酶在各组内都是随着含氧量的下降而下降,但统计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许氏平鲉低氧组白细胞数量显著减小(P<0.05),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目显著增加(P<0.05);许氏平鲉血清离子中,不同离子浓度随水体含氧量增加有不同程度的上升(Ca(P>0.05)、P(P>0.05)、Cl(P<0.05)、Na(P<0.05));低氧对许氏平鲉血清有机成分的影响发现:各组内尿酸和肌酐的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对于尿素、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酸酯的分析发现其各组内与各组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通过对于许氏平鲉血清各项生化指标的分析发现:低氧的条件下造成许氏平鲉肝脏、心脏和鳃的损伤以及造血器官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