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差异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学生的差异是多方面的,那么从场认知方式来诠释个体差异,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一般认为,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组织、加工信息过程中所具有的个性化和一贯化的方式,具体说是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过程中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态度和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通过实验发现了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研究表明,场独立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而场依存型学生一般偏爱社会科学,他们对人物更感兴趣,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一些学者认为生物成绩很好的学生一定是场独立型学生,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认知方式不同的学生,学业成绩不一定有差别。本文认为认知方式只是一种信息加工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因为教学策略对不同认知方式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虽然就认知方式的特点来说,场依存型学生相对于场独立型学生在生物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教师针对场依存型学生的特点来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那么提高他们的成绩是完全可以的。本研究以某中学初二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在生物教学中,针对场依存型学生,如何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首先采用镶嵌图形测验,来对学生的认知风格在场依存型—场独立型这一维度进行区分,并对他们的生物学习特点差异进行了调查分析,然后针对场依存型学生的特点从认知、非认知、元认知这三个方面制定了适合他们的生物教学策略:(1)认知策略:减轻加工负荷策略、知识的转换策略、变式训练策略、失配策略。(2)非认知策略:发挥情感功能策略、激发生物学习动机策略。(3)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知识策略、自主活动策略、培养检验意识和技能的策略、培养评价意识的策略。在此理论基础上,本研究根据这些教学策略,开展了教学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场依存型学生的生物成绩显著提高,其他同学的成绩没有受到不利影响,通过课后访谈和课堂表现发现实验班场依存型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愿望都有一定的提高。因此,本文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从认知方式这个维度来说,场依存型学生在生物的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比场独立型学生要大,是需要我们关注的弱势群体。2.我们可以将从认知、非认知和元认知这三个方面提出的生物教学策略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并且可以提高场依存型学生的生物学习。3.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所提出的教学策略是可以提高场依存型学生的生物成绩的,同时对场独立型和场中间型学生的成绩是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