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是以收获块茎且以块茎为主要繁殖器官的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容易积累病毒而退化,使用脱毒种薯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脱毒种薯一般分为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种三级,了解不同级别种薯的生长特性对于分类指导其高效扩繁、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扩大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面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4个不同熟期类型品种为材料,较系统地比较研究了用原原种和生产种作种时的生长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马铃薯出苗后各器官不断生长,但原原种的生长速度不及生产种高,导致其植株矮,茎秆细,有效茎和分枝数少。苗后76d,生产种株高、茎粗、有效茎、分枝数分别比原原种平均高47.53%、64.66%、61.83%、104.90%;苗后48d,生产种匍匐茎数比原原种平均高86.80%;苗后76d,生产种单株叶面积平均比原原种高171.19%。2.马铃薯出苗后根、茎、叶和块茎不断积累干物质,单株根干重可采用二次函数曲线拟合;茎、叶、块茎及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则符合Logistic方程,这些器官干重的始增期和快增期原原种均长于生产种,表明原原种的生育进程要慢于生产种,而且由于原原种各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小于生产种,导致最终的干物质积累量大大低于生产种。无论是原原种还是生产种,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根和茎的干物质分配率呈递减趋势,叶的分配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块茎的分配率一直呈递增趋势,根冠比则呈先下降后递增趋势。3.在整个生育期,原原种与生产种各器官氮、磷、钾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氮含量表现为叶>茎>根>块茎,且均呈降低趋势;根和茎的磷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叶的磷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根、茎、叶的钾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块茎的钾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根、叶及块茎的氮、磷、钾含量表现为氮>钾>磷,茎的氮、磷、钾含量表现为钾>氮>磷;从总体上看,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在一生中的变化幅度原原种小于生产种(块茎钾含量例外)。4.从出苗后20d-86d,原原种与生产种根、茎、叶氮磷钾积累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块茎氮磷钾积累量一直呈递增趋势,原原种全株氮磷钾积累量一直呈递增趋势,而生产种全株氮钾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全株磷积累量也一直呈递增趋势。由于原原种的长势弱于生产种,因此器官和全株的氮磷钾积累量均明显低于生产种,全株收获期的氮磷钾积累量原原种分别比生产种低53.03%、51.31%、48.08%。5.从出苗后20d-86d,原原种与生产种根和茎的氮素分配比例一直呈降低趋势,叶的分配比例呈单峰曲线变化;原原种与生产种根的磷素分配比例一直呈降低趋势,茎和叶的磷素分配比例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原原种与生产种的根以及原原种的茎的钾素分配比例一直呈降低趋势,生产种的茎以及原原种与生产种的叶的钾素分配比例则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原原种与生产种块茎氮磷钾的分配比例均一直呈递增趋势。6.生产1000kg鲜薯,原原种平均需吸收氮4.61kg、磷1.46kg、钾4.85kg, N:P2O5:K2O=1:0.32:1.05;生产种平均需吸收氮4.73kg、磷1.43kg、4.49kg, N:P2O5:K2O=1:0.30:0.95,原原种所需钾的比例高于生产种。7.生产种的产量高于原原种,单株薯块鲜重、单株块茎体积、单株薯块数、单薯鲜重及产量生产种分别比原原种平均高114.71%、113.58%、85.36%、18.99%、108.62%。同一级别种薯中不同品种产量大小表现为:在原原种中,中薯3号>川芋117>费乌瑞它>夏波蒂,在生产种中,川芋117>中薯3号>费乌瑞它>夏波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