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众多,它承担着分泄干流洪水,保障堤防安全的重任,是淮河流域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行蓄洪区由于其特殊性,它的启用在保护下游堤防安全的同时,会损害区域内居民的利益。近年来,行蓄洪区的实际运用次数较少,且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行蓄洪区的运用方式由之前的人工扒口、爆破行洪变为由闸门控制,使得运用过程可控。如何选择科学的调度运用方式,控制行洪区行洪过程,充分发挥行蓄洪区降低干流河道水位的最佳作用,以确保防洪安全,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规划》实施后的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峡山口段为研究区域,应用DHI MIKE系列软件建立该段河道的一维、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以淮河最大实测洪水(1954年型百年一遇洪水过程)为研究对象,模拟行洪区不同调度运用方案下的洪水演进过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得出较为合理的行洪区调度运用方案,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MIKE11软件建立淮河干流正峡河段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利用MIKE21软件建立寿西湖和董峰湖行洪区的二维模型,结合糙率表,利用试错法确定干流河道糙率,并利用2003年和2007年正阳关和鲁台子的实测水位过程资料对河道糙率进行率定。(2)以寿西湖行洪区为例,研究闸门不同开启次序对于行洪效果的影响,设置进、退洪闸门不同启用方案,根据1954年型百年一遇洪水演进成果,分析不同方案下进、退洪闸分洪流量过程及行洪区行洪效果。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在应对1954年型百年一遇大洪水时,延后行洪区退洪闸的开启,充分发挥行洪区蓄洪作用,可以更好的发挥行洪区行洪效果。(3)对比分析寿西湖和董峰湖行洪区分别开启对于干流河段影响,并设置两处行洪区开启时间不同的组合方案,进行洪水演进模拟分析。根据模拟结果,从水位下降过程、降低超设计水位历时和削减洪峰水位方面对各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先开启距离水位控制站点较近的寿西湖行洪区,防洪效果更好,且根据洪水来流,适当延迟行洪区的开启时间,也会使得行洪效果发挥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