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凌河是辽宁西部最大的河流,近年来近海渔业环境污染、河口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得克隆(DP)是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氯代阻燃剂,其具有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征,能够长时间存在于坏境中,并能在生物介质中富集且能在各营养级中逐级放大,所以其在环境中的存在将直接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搞清楚得克隆在生物介质中的污染分布特征,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暴露风险,能够为后续的毒理学研究及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于2010和2011年对大凌河河口地区虾虎鱼和梭鱼进行采集和分组织测定。在所有组织样品中均检测出了DP的存在。梭鱼不同组织中总DP的平均浓度为91.65ng/g1w(脂重),虾虎鱼肌肉组织中总DP的平均浓度为29.06ng/g1w。总DP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梭鱼脑组织中(208.73ng/g1w),最低值出现在虾虎鱼的肌肉组织中(8.7ng/g1w)。就鱼体的不同组之间DP的分布差异来看,梭鱼脑组织中DP的残留水平最高,平均浓度为140.28ng/g,肝脏中的含量仅次之,平均值为116.24ng/g1w,而肌肉组织中DP的含量明显低于上述组织,平均含量为73.34ng/glw。虾虎鱼肌肉组织中DP的含量要低于梭鱼肌肉组织,平均值为29.06ng/g1w。另外,本研究通过fsyn值的计算,分析了DP同分异构体在不同生物样品及组织中的富集差异。所有鱼组织样品中fsyn值最低为0.29,最高为0.56。平均值为0.44,高于我国工业产品中的fsyn值(0.41),说明鱼体对syn-DP的富集程度要高于anti-DP。进一步分析不同组织间fsyn值的差异,发现梭鱼的肝组织和肌肉组织的fsyn值较大,说明这些组织更易于富集syn-DP。而梭鱼脑组织的fsyn值偏小,说明其更易富集anti-DP。由此推测,DP的同分异构体在鱼体不同组织间的分布可能受组织特异性功能的影响。而虾虎鱼肌肉组织的fsyn值要比梭鱼高,说明不同的生物体对DP同分异构体的生物蓄积能力不同。根据以上检测结果,本研究估算得出鱼体中得克隆的人体暴露量(梭鱼和虾虎鱼分别为6.7×10-7和2.5×10-7mg/g/d和参考剂量RfD (5mg/g/d),并以此对DP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其危害系数HI的值远远小于基准值,表明本研究中大凌河梭鱼及虾虎鱼体内积累的DP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