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巴·辛格是现代最著名的犹太裔作家之一,于197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以独特的手法、生动的语言真实地展现了犹太人的生活和精神处境。有关大屠杀题材的作品在辛格创作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冤家,一个爱情故事》是艾·巴·辛格大屠杀题材的代表作,也是辛格首部将故事背景从波兰转至美国的作品。该作品讲述了二战后发生于几个大屠杀幸存者之间的一段爱恨情仇。与辛格的其他几部作品相比,有关这部小说的研究较少,大多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两性关系等视角展开。本论文试图运用创伤理论,结合《冤家,一个爱情故事》中各位主人公的创伤来源和表现,对该小说进分析。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作者艾·巴·辛格及其作品,总结其小说《冤家,一个爱情故事》的故事梗概,并对国内外对该小说的研究进行综述。论文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概述创伤理论。首先介绍创伤的定义,概括该理论的发展过程,综述了不同学者对于创伤、创伤症状以及创伤治愈的观点。第二章分析小说中四位主人公的创伤来源。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犹太大屠杀给整个犹太民族带来了沉重的历史打击。作为大屠杀的幸存者,各主人公在大屠杀期间经历了各种创伤事件,这些事件给他们心灵所带来难以愈合的伤痕。塔玛拉亲眼目睹了父母和孩子的死亡,并在最脆弱的时候得知自己被丈夫抛弃;玛莎在大屠杀期间被关在集中营,遭受了各种非人的残酷虐待;雅得维伽在经历大屠杀后,满怀希望与心爱的人结婚,却遭到丈夫的背叛;而对赫尔曼来说,大屠杀期间在草料棚度过的暗无天日的三年和孩子们的死成了他内心永远的创伤。第三章主要探讨小说中四位主人公经历创伤事件后的症状与表现。塔玛拉在失去亲人和丈夫后,不断地重复体验创伤事件,并表现出情感麻木的症状;玛莎饱受难以入睡,易怒烦躁之苦,这些都是创伤后紧张应激障碍症的表现,她在集中营的恐怖经历也摧毁了她对上帝的信仰;雅得维伽遭到丈夫背叛后,性格由温顺变得暴躁易怒;赫尔曼也因创伤事件不断重现而饱受折磨,并回避与创伤有关的刺激。第四章主要分析小说四位主人公为从创伤中恢复所做的各种努力。塔玛拉勇敢地面对创伤,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创伤阴影,并为他人的生活而努力,在施予爱的过程中治愈了自己,也救赎了他人。玛莎通过向他人讲述故事来缓解自身的创伤。雅得维伽努力改变自己,积极与外界建立联系,并在此过程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主体,获得了独立的自我。赫尔曼在与三位女主人公的关系中,寻求到温暖和安全感,大大地缓解了他内心的创伤。最后结语部分,作者指出用创伤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是可行的,并从分析中得到启示,面对任何创伤,我们都不能消极地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要积极勇敢地面对,积极地与外界沟通,建立联系,努力找到自身价值,看到新生活的希望,这样才能治愈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