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蒙古族作曲家永儒布与蒙古国作曲家B·沙日布的五部交响乐作品为研究对象,由上下三个部分组成,共分八章,第一乐章为中外蒙古族交响乐创作的发展综述、上篇主要研究永儒布作品,由三个章构成:作品音乐语言的研究、作品配器风格的研究、音乐形象与音乐思想。下篇主要研究B·沙日布作品,由四个章构成:创作技法的研究、织体结构与特征、管弦乐法技术分析、创作思维初探。上篇主要分析研究永儒布三部交响乐作品《戈壁驼铃》、《蜃潮》及《荒寺》的音乐语言及作曲技法特征,从主题的构成与发展,调式与调性、节奏与节拍、手法、复调技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将民歌元素转化为交响乐创作素材,归纳分析所运用的各种手法,揭示其创作风格与特征。重点研究作品中主体发展、调式调性、节奏及节拍的特征,配器手法、复调技法中的不同风格,通过对他作品艺术风格与创作思维的研究,逐步揭示其鲜明的个性与深刻的音乐思想,尤其对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挖掘及作品创作中音乐形象的塑造等方面。他在创作中有意将欧洲印象派音乐色彩融入到蒙古族交响乐中,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他的作品中渗透着一种高尚的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我国蒙古族交响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另外本章还对中外蒙古族交响乐发展的过程做一简要综述。本篇文章下半部研究蒙古国作曲家B·沙日布作品《广阔的世界》与《第二交响曲》两部作品,这是两部具有鲜明风格特色的蒙古国当代交响乐作品,作品以蒙古历史文化为背景,以传统音乐为素材,运用西方现代技法创作的具有蒙古特色的交响乐作品。文章主要研究作品的创作技法、如微复调技法及主要音技法,包括音色旋律、音块技法等手段,研究配器中的音色布局、音色对置、音色交替等技法。以及旋律、和声在纵向与横向结构中的进行,分析作品中所运用的声部模仿与对比、调性的转换与叠置、线性和声结构及多重织体结构等内容。从作品的深度与广度上看,蒙古国交响乐创作已具备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深厚理论基础,同时散发着浓厚民族文化气息,这一点足以说明蒙古国当代交响乐创作水平已进入到国际化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