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the Demonstratives zhei/nei and the Complex [Dem-Numeral-CL] in Chinese Re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08050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回答为什么汉语中的指示代词“这/那”或指量短语有时在关系结构中可以替换“的”,起到普通关系连词的作用。  本文以两大理论为基础。一是提升理论(the Raising Analysis),二是语法化学说。前者为关系化结构的推导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手段;后者帮助解释指示代词“这/那”或指量短语与“的”的同现问题。  “的”在关系化结构中处于Dext的位置,该位置由[D]特征。本文认为汉语指示代词和指量短语也具有[D]特征,它们在“的”不出现时,由于与Dext的[D]特征相匹配,所以可以移动至此。这也及时为什么汉语指示代词“这/那”或指量短语有时可以替换“的”的原因。  同时认为Simpson(2001)对“的”与“这/那”在关系结构中的同现问题所做出的解释是值得商斟得。Simpson(2001)认为这种同现现象是由“的”与“这/那”之间存在有定性一致(definiteness agreement)所引起的。  但是通过对一些相关语料的分析证明他的结论与语言事实不符。通过提升理论的推导过程和语法化理论学说证明“的”与“这/那”的同现是推导过程所导致的结构相邻(structural adjacency)造成的,而后者对前者的替换也是一种自然的语法化过程。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虚拟学习社区以其便利性、高效性以及交互性等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在教学实践中。虚拟学习社区因其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研究资源、便捷的交流平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将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围城》及其英译本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幽默话语及其翻译进行探讨。 作为一门阐释交际的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由斯珀伯和威尔逊
在当今中国,第二外语的学习与教学正逐渐受到教育界和其它各界的关注。自上世纪90年代大量德国企业来华投资以来,开始学习德语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这一趋势也随着中国与德国这两个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非洲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在世界文学占有重要地位,其大部分作品均以美国的黑人生活为主要内容,在人物塑造,语言的运用,以及故事情节及气氛的营造上生动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