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扰素是机体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调节机能等生物学活性。常规给药需频繁注射,常常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而且治疗费用也较高。脂质体具有类细胞结构,进入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细胞吞噬,能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等组织器官中蓄积,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脂质体作为干扰素的载体,能改变干扰素的药动学性质、组织分布以及增加干扰素的吸收。由于干扰素是水溶性的大分子药物,所以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低,而且在制备的过程中受有机溶剂的影响而活性降低。本课题的目的就是要研究一种制备工艺简单,避免干扰素直接与有机溶剂的接触,保持其生物学活性,适合进一步大规模生产的干扰素前体脂质体的制备方法,通过工艺和处方优化,使制备的干扰素脂质体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并进一步研究其体内动力学和组织分布。通过对干扰素脂质体的研究,为生物大分子药物脂质体给药系统的开发提供一种新的工艺方法。 本研究采用均匀设计法筛选最佳处方,粉末床研磨法制备空白前体脂质体,与干扰素-α混合得到干扰素-α脂质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粒子形态;库尔特粒子分析仪测定粒子大小和分布;凝胶过滤法和超滤膜分离纯化脂质体;酶联免疫方法(ELISA)进行干扰素体内外分析;用氧化率评价脂质体的化学稳定性;气相色谱法检测脂质体乙醚残留检测;考察脂质用量、胆固醇与大豆磷脂的比例、载体粒子大小对水化后形成脂质体的平均粒度的影响;考察不同分离方法、类脂用量、胆固醇与大豆磷脂比例、电荷比例对脂质体的包封率的影响;通过放置时间对脂质体粒径和包封摘要研究生:叶志伟导师:梁文权率的影响、泄露率以及凝聚动力学试验三种方法考察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考察冻融过程中乳糖浓度对干扰素一Q脂质体的包封率及粒子大小和分布的影响;进行干扰素-。脂质体的溶血试验;以高、中、低三种剂量小鼠尾静脉注射干扰素一Q脂质体和空白脂质体,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用大鼠尾静脉注射干扰素一Q溶液和干扰素一Q脂质体研究其药代动力学;用小鼠尾静脉注射干扰素一。溶液和干扰素一Q脂质体,测定组织中药物浓度,研究其组织分布,用3P87软件进行药动学数据处理。 研究结果表明,用ELISA法测定体内外的干扰素的蛋白含量,操作方便,方法重现性好,回收率稳定,准确性高,特异性好,其灵敏度高。心、肝、肾、脾、肺各组织和血清的干扰素一。回收率大于94%,RSD为1 .4%,最低检测为10P岁ml。前体脂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保护剂为山梨醇,保护剂与脂质的质量比为5:1,十八胺和脂质的质量比为1:9,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9:1。制备所得的干扰素一Q脂质体的粒径大小为80.8士36nm,包封率为68.2士4.5%。类脂的用量,膜材组成比例对干扰素一Q脂质体的粒度基本没有影响,但是载体材料的颗粒大小有一定的影响。当载体材料预先经过100目筛网处理以后,制备所得的前体脂质体水化后形成的脂质体的粒子大小基本恒定。类脂的用量以及十八胺的用量对于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较大,其包封率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制备所得的脂质体乙醚残留量低于23.8p留g,符合制剂生产的要求。脂质体中磷脂的氧化率仅为0.607士0.034%,氧化指数小于0.2,符合规定。水化后所得的干扰素一Q脂质体在四小时内,泄漏量较少。热凝聚实验表明冻融后的脂质体活化能从冻融前的29.92kJ/mol增加到104.犯kJ/mol,稳定性提高,当乳糖浓度为1%时,经过冻融的脂质体的包封率可以达到68%左右。前体脂质体在4℃冰箱中保存半年,粒子大小和水化后所得的干扰素一Q脂质体包封率基 本没有变化。制备的前体脂质体水化后形成的干扰素一Q脂质体不溶血;急性毒性试 验显示,干扰素一Q脂质体和空白脂质体没有毒性。动物研究显示,大鼠尾静脉注射 干扰素一。溶液和干扰素一。脂质体后,血药浓度曲线都符合二室模型,干扰素一。溶液 和干扰素一a脂质体的分布相半衰期Tl。。分别为“.15士1.36min和48.35士1.06min, 消除相半衰期Tl几p分别为1286.n士171.23和676.59士52.54,表观分布容积分别为 11.4土0.2 ml和14.0士0.3 ml,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35740.95士2117.27n岁ml·min·摘要·脂质体作为干扰素·Q载体的研究和17356.68士14.97 ng/ml·min,两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05.92%,统计矩方法分析其MRT分别为692.31士117.9 min和293.02士21.23 min。小鼠的组织分布研究表明,与干扰素一。水溶液组相比,静脉注射干扰素一Q一脂质体后,在肝、脾、肾、肺、心中干扰素的分布分别是对照组的2.5倍、1 .7倍、0.78倍、1.11倍和0.94倍。干扰素-。水溶液静脉注射后在肝和脾中的分布百分率分别为巧.2%和21.1%;干扰素一Q-脂质体静脉注射后在肝中的分布百分率分别为28.4%和27.1%,是干扰素一a水溶液的1 .9倍和1.3倍。干扰素一a一脂质体在肝脾等组织中的分布比千扰素一。水溶液高,同时也改变了干扰素在肾脏的分布。 本研究建立了粉末床研磨法制备空白前体脂质体的新方法,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