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医改走到今天,已是举步维艰,据统计,我国城乡居民应就诊人数中的48.9%未就诊,应该住院治疗的患者有29.6%没有住院。在全国两会上,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方法在于医联体的建立,因此医改下一步就是要建立起医联体,即以三级医院为核心,带着几个二级医院,辐射一片社区和乡镇医疗机构,实现城乡医疗统筹。区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主要是某个区域内的所有医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如对某个区域内所有三级、二级及社区医院和村医院进行整合而成的医疗联合体。成立医联体主要是为方便老百姓看病,解决眼前看病难的关键性问题,并引导患者有效合理的就医,避免盲目性向大医院就诊,从而做到人民满意、政府满意及职工满意。可以说,医联体的建立是优化资源配置的现实需求,是顺应医疗机构整合趋势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然而医联体建立后,患者并不买账,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分流并不理想,首诊难以流向基层和双向转诊多为“向上转诊”,“下转”难以实现。究其原因是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联体的建设中无论是人力、财力、物力都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本文将以A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从公共管理的角度,采用调查分析、员工满意度问卷、患者满意度问卷的方式,说明其影响医联体建设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