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并购的本质是在市场机制下,为取得其它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并购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拓展经营,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企业外部增长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我国逐步兑现入世承诺,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目前的垄断行业如电信、民航、铁道和电力等都将逐步放开,各行业迟早都将面临来自跨国公司的挑战和冲击,不少企业有可能被国内或国外的竞争对手兼并。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涉足跨国并购领域,对于优势企业而言,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扩展海外市场的重要方式。然而,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尚处于初级阶段,在跨国并购投资活动中,如何解决识别协同效应、追求协同效应、实现协同效应,对于搞好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和事实,首先对跨国并购及其协同效应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将协同效应归纳为替代效应、互补效应和增进效应;然后通过历史资料的整理,总结了历史上已经完成的两次汽车业跨国并购浪潮,并分析了汽车业跨国并购在经营、管理、财务和无形资产协同方面的独特表现;接着本文以戴姆勒—克莱斯勒并购案和上汽双龙并购案为例,分析比较了汽车业跨国并购协同效应的正反案例。在戴姆勒—克莱斯勒并购案中,并购双方管理风格上的冲突,经营理念上的不合,财务协同上的不匹配以及深层次的文化冲击是导致被业界寄予希望的跨国“联姻”失败的原因。相比之下,上汽在处理双龙并购案时,采取了较为柔和的方式,使得双方在管理理念、经营思路和财务处理上达成了一致,虽然并购初期也产生了不小的摩擦,但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协同效应。遗憾的是,由于不可抗力的全球经济衰退,目前双龙的经营陷入困境,但上汽为此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最后,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就中国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坚持自主创新”和“坚持产业升级”这两个基本原则,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有序领导下,通过产业重组,发挥核心企业的规模优势,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力度,使我国汽车业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在新能源技术平台上,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