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居住作为人们的基本需求,需要对居住空间进一步梳理和完善,以满足人民对与美好生活的向往。2016年以来,国家、省、市各层面首提“生活圈”概念,北京、上海、武汉等国内城市日益重视社区发展与社会治理,纷纷开展社区生活圈等相关规划,促进社区建设。一方面,相比北京、上海、天津等特大城市,广州常住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对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需求较大。同时,通过对广州市居民需求的调查可以看出,广州市最为基础的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较好。但是随着老年人口比例、儿童人口比例不断攀升,多元化的人口结构对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些提升型的服务设施,未能满足人口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所以需要建构在中观层面的居住组团,提出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另一方面,在规划管理工作实践中发现,现行规划管理边界与行政管理边界不重合,从而影响居住空间体系与行政体系之间的衔接,管理要求未能转化为规划实施主体,即行政管理单元的工作内容;同时,居住空间体系的建设要求也很难落实到规划管理具体环节当中,难以保证其建设落实。因此需要构建符合居民出行尺度的居住空间体系,优化调整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供给,同时建立与行政单元的空间衔接关系,推动规划的实施。本文首先梳理国内外城市生活圈和居住组团规划案例,为广州建立居住空间体系提供经验借鉴。其次,摸查广州现状居住用地与人口分布,判断现状居住空间发展特征与模式;基于居民需求调查,了解居民公共服务需求,研判公共服务设施现状供给与人口需求的匹配程度。然后,构建广州市居住空间体系,划分中心城区居住组团,并针对局部改善型、功能提升型、培育发展型三种类型,提出差异化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