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师范院校是全国中小学师资当之无愧的主要供给源头。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师范教育才获得了长足发展。现今师范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师范生是否符合社会对其的需要、用人单位对其的要求、学生家长对其的期望还有待考证。与此同时,我国全面践行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以及颁布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专业标准,这促使我国师范院校教师培养模式亟需进行全面且深入的改进。2015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我国开始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教育部颁布此制度的举动,使非师范生与师范生之间由于身份区别而构成的职业壁垒完全消失。在“国考”开放性格局的影响下,我国师资得到充分扩充、教师职业准入门槛逐步提高的同时,也对教师教育形成了强有力地倒逼机制,迫使我国师范院校不得不重新审视其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师范生从教意愿是否强烈、教学实习是否有效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使我国师范院校能够培养出更符合多重要求的未来优质教师。本研究拟从我国师范院校教师培养模式的历史嬗变开始展开,以清末为切入点,按时间脉络分清末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三个阶段,厘清清末至今我国教师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在此基础上,从教师教育、师范院校存在价值、师范生就业愿景三方面充分论证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究竟对我国现今师范院校造成了何种程度的冲击。笔者通过对问卷分析得出:师范生从教意愿不够坚定、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师范生教学实习成效甚微等问题。从而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探索,在教师资格证制度视角下,课程设置策略层面包括:构建综合课程,顺应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的趋势;改善师德教育边缘化,加强师德建设。教学实习策略层面包括:促使理论水平与教学能力相融合;强化对教学实习的监管力度。从教意愿策略层面包括:提升师资质量,增强师范性;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中价值引导实效性;贴近时代构建师范生专业身份;培养师范生明确的教育信念。本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使我国师范院校教师培养模式更深入、更优化、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