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肝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肝癌发生机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对肝癌的预防、肝癌易感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及时将肿瘤易感性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需要利用新的分子生物医学技术,研究和开发肿瘤易感性的新型诊断方法和诊断试剂.据此,我们重点研究了肿瘤相关基因cSNP芯片的制备、应用,以及基因编码区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的关系.该文涉及的实验方法包括生物信息学分析(即芯片上探针和PCR引物的设计、测序序列的检索和比对)、探针和PCR引物的合成、PCR产物的克隆测序、PCR产物直接测序、PCR-SSCP、基因芯片上探针的点样制备方法、PCR扩增和地高辛标记、分子杂交、芯片杂交结果的数据处理等.初步完成肿瘤相关基因cSNP芯片的制备,建立了可以检测单碱基突变的寡核苷酸芯片体系.在芯片的研制过程中,首先确定了肝癌细胞染色体高频缺失区,查询了定位于染色体高频变异区段的肿瘤相关基因,检索数据库中基因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信息.利用制备的cSNP基因芯片,成功检测到三种人群(正常人、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肝癌患者)基因组肿瘤相关基因cSNP之间的差异,EGFL<,3>(rs947345),Caspase9(rs2308950),E<,2>F<,2>(rs3218171)三个cSNP位点的基因频率在HBV感染者与正常人两组人群中差异显著.总之,经过近三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以下结果:①建立了从微点阵制备到PCR标记、芯片杂交检测和软件分析的基因芯片操作平台.②自行设计了肿瘤相关基因cSNP芯片,填补了中国该领域的空白.初步检测结果表明,该芯片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特异性.③成功检测到正常人、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肝癌患者基因组肿瘤相关基因cSNP之间存在差异.④首次证明HBV感染者及HCC患者体内IL-10启动子区存在多种变异,存在的变异热点为-1058与-1057之间插入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