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水神话作是以洪水为背景或主题的神话故事,是原始先民对洪水这一自然现象的淳朴解释。在西方研究洪水神话的著作中,其学术用语是“世界毁灭和末世神话”。洪水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是一个世界性文化现象,它广泛地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世界各地各民族中。马克·埃萨克在《世界洪水故事》中统计,全球共有181个国家和民族有洪水神话的流传,故事文本达500篇之多。各民族的洪水神话基本结构很相似,但在具体细节上有诸多不同之处。洪水神话是一个世界性话题,本文在回顾洪水神话学术研究史,总结中外研究成果的同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重点:从微观处着手,通过对中外洪水神话不同文本的具体故事情节的比较,来透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为了更直观的感受洪水神话的魅力,文章第二部分列出了笔者所能收集到的30多则不同地域的洪水故事文本,并将其按情节内容分为三类:一、只讲洪水的洪水故事,二、洪水与人类再生相结合的洪水故事;三、突出治水主题的洪水神话。文章第二章着重比较了中外洪水故事的异同。中外洪水故事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一般情节都是人的罪过触怒天神,导致天神降惩罚性洪水,洪水过后人类又重新繁衍人类再生。天神惩罚降水是洪水的起因,反映了先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洪水中人类的逃脱,以及洪水后人类的再生,则再一次回答了人类从何而来这一问题,体现了原始居民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还有一个共同点是洪水神话大多产生在水源地区。中外洪水神话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最明显的不同是人们面对洪水的态度的不同,国外洪水神话基本以避难为住,而中国洪水神话面对洪水的态度则是主动抗争,积极治理。另外中外的洪水神话保存状况也不尽相同,中国的洪水神话保存很零散,而以希伯来、希腊为代表的国外洪水神话的保存则很系统,很完整。本文进一步挖掘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由于远古社会时期,政治、经济相对落后,自然环境成为民族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土壤,文化土壤的不同又导致了民族精神、民族价值观的不同。西方洪水神话的文化土壤是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其特点是战争、冒险和流动,人性本恶是其民族文化的核心,个人主义的民族价值观影响至今;而中国的洪水神话的文化底蕴则是安定的农业文明,安土重迁,人性本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也正因此形成了集体主义的民族价值观。正是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得各自文化的精髓经过时代传承、流变,依然指导着本民族有序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