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是,之前的隐喻研究大多局限于语言的词汇层面。语法隐喻这一概念最初由韩礼德在1985年提出来的。他认为隐喻不仅存在于词汇层,而且常常发生在语法层,这种发生在语法层上的变异便为语法隐喻。语法隐喻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词汇隐喻,前者是自上往下看,即一个意义在表达上的变异;后者是自下往上看,即一个表达在意义上的变异。国内外许多学者近年来对语法隐喻做了进一步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例如,Martin,1992, 1993;Matthiessen,1999;Ravelli,1985,1988,1998;Hu Zhuanglin,1996,2000;Zhu Yonsheng,1994,2006;Chang Chenguang,2004;Fan Wenfang,2007。另外,一些学者,例如朱永生,董宏乐等也致力于探索科技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现象。但是韩礼德认为所有的成人语篇中都存在语法隐喻,因此之前大部分的研究只局限于对科技语篇的研究,忽视了语法隐喻已成为日常书面语篇中一个重要的普遍的现象。因而,近几年来国内已有学者将语法隐喻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例如:李瑞芳和孟令新(2004)发现语法隐喻自身的复杂性减少了语言输入量;熊学亮和刘东虹(20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越高,隐喻思维力和表达力越强。但是研究语法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影响的理论成果并不多见。董宏乐和杨晓英(2003)探讨了以名词化为典型代表的概念语法隐喻现象在语篇中所发挥的功能恰恰形成了解读此类语篇的障碍。在语法隐喻与语篇难度的关系的问题上,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如果文本中语法隐喻越多,那么该文本将会越难理解。韩礼德(1985)认为,隐喻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至少在本质上是复杂的,文本中隐喻表达越少,则文本越简单。范文芳(1996)认为,除了单词和句子的平均长度之外,语法隐喻也是影响语篇理解难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因素。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语篇中的语法隐喻含量越高,语篇的难度就越大。胡壮麟(2000)认为人们在理解语法隐喻时,有时可以直接理解,有时要经历一个在认知上对语言信息拆卸(unpack)的过程。这也说明,理解语法隐喻需要人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高度的认知。Ravelli (1988)同时指出,语法隐喻在语篇中的大量存在,增加了语篇自身的难度,同时降低了学习者的阅读速度,最终阻碍了学习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因此极大地制约了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语篇中语法隐喻的大量存在是造成英语阅读理解的难点之一,也是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过程的制约因素之一。所以,我们有必要系统和全面地分析语法隐喻对语篇理解造成的困难,并且探索语法隐喻的识别策略,通过识别语篇中的语法隐喻,来帮助学习者减少语法隐喻对阅读理解造成的困难并且更好地以及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本文首先探讨了语法隐喻增加阅读理解难度的原因。语法隐喻本身的复杂性归咎于语法隐喻具有双重语义特征,增加了词汇密度,并且需要更多地认知努力来识解。隐喻选择本身就是一个有意义的选择,因为隐喻选择增加了语义特征。因而语法隐喻的双重语义特征会造成语义识解的歧义;使得更多的信息压缩在从句中致使文本的词汇密度增大,从而使隐喻式表达较一致式复杂;并且将具体的事件转换成抽象的概念,偏离了人们常规的认知习惯,因而对人们的认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识别文本中的语法隐喻现象,从而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文本。我们可以从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两个角度对语法隐喻进行识别。通过对英语阅读中概念语法隐喻以及人际语法隐喻的识别分析,可以看出语法隐喻确实增加了语篇理解的难度,但是通过对文本中存在的语法隐喻的识别,不仅可以减小理解的难度,而且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教学意义。在理论上,它扩大了语法隐喻的研究范围,深化了对语法隐喻特征和本质的认识。在实践上,它对今后的英语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指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