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交际作用是通过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来实现的,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人的一切心理特点都是在语言活动的基础上存在和表现出来的。在这期间,幼儿主要在各种非形式的语言交往中自然获得语言的发展。同时幼儿的听觉和言语器官逐步趋向完善,具备了正确发出语言的条件。并且通过听、看、摸、尝、闻等感官的感知获得周围的知识,继而发展其语言。语言的发展能提高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各年龄阶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大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较强,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班幼儿处于词汇积累的阶段;而中班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是一种语言积累转向语言输出的过程。虽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可以进行语言的交往,但幼儿之间语言交往能力差异较大,并在无形之中影响幼儿其它能力的发展。有些幼儿能说会道,任何活动中都能找到他们欢快的身影,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这些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强,会主动邀请别的孩子参加自己的活动,玩伴比较多。此类幼儿适应性强,已能较好地将语言积累过渡到语言输出。然而,鉴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一部分幼儿的语言发展进行得不是很顺利。这类幼儿上课注意力分散,老师讲有趣的故事他会听,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且回答的相当出色,但在其它时间一直注意力不集中。这一类幼儿则缺乏良好的倾听能力。他们平时很少开口,与群体恰恰相反,角色游戏、户外游戏大多是一个人安静的玩,从不主动邀请别的孩子、或与他们交流、胆小畏缩,不善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也抖抖索索,缺乏语言交往的能力,害怕与人相处,害怕与人竞争,适应性差。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心里不免忧心忡忡,恨不得能立即扭转乾坤。然而,一旦孩子形成了这种习惯,要想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当务之急是多多关注这些孩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本文通过前期观察,将幼儿园中班的一名语言发展较为缓慢的幼儿作为重点观察的对象。因此,在本文中将采取课堂观察法、文献法、访谈法和个案分析法对该幼儿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影响该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以提高幼儿的语言教育发展的质量。本研究主要分为5个章节。第1章为引言,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现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文献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四个方面。第2章是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是关键词的概念的界定(中班幼儿、语言能力、培养、个案研究);其次主要阐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论,行为主义学派理论以及全语言的教育理论,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第3章是个案幼儿在语言发展中的现状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说,一是个案幼儿的情况介绍,包括个案对象的基本情况、个案对象的语言能力发展表现,从而来分析研究对象各方面的问题;二是个案幼儿在园的各方面表现;三是幼儿园教师对个案幼儿的评价;四是从家长的访谈找中进行分析,包括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和奶奶的对孩子的教育,去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语言教育问题。第4章是对影响中班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成因分析,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和分析:一是生理因素对个案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影响,二是家庭环境对个案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影响,三是幼儿园环境对个案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影响。第5章是在分析中班个案幼儿语言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语言教育的相应的措施和策略,包括家庭的语言教育、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和家园合作的教育三个方面。以此来改善中班幼儿语言教育的教育现状,提高中班幼儿语言教育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