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社会是根据宗法制度建立起来的宗法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古人敬天法祖,追终慎远,希望宗族(家)族世代繁衍不息。为了保证已殁的祖先能享受子孙世世代代的祭祀,形成了由男系宗族承担祭祀祖先为主要内容的宗祧继承制度。所谓宗祧继承,就是指后世男系子孙继承先祖在宗族中的地位,像先祖一样率领宗族成员在宗庙中祭祀、供奉祖先,以期世代有人传承祖先的香火,乞求祖先的护佑,进而整合宗族,团结族人,使家族与宗族得以延续与光大。由于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中,祭祀这件庄严隆重的大事必须由男子主持,所以延续宗祧、使祖先永享后嗣祭祀就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各宗族(家族)重视生育的原因所在。传统中国宗祧继承的原则是“有子立嫡,无子立嗣”,由男系之嫡长子孙世代相承。若无男系子孙,则采取拟制性的补救措施,即设立一个拟制的亲子——嗣子,以此来延续自然血缘关系的断裂,从而达到血统继承的目的,“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嗣”。而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嗣子的确立多通过收养来完成,因此出现了收养这样一种在中国古代延绵不绝的社会现象。与之相关的一整套复杂的社会习俗以及国家法律也世代相传,越来越完备,构成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不断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宋王朝取得了其应有的重要历史地位。宋朝是经过唐末五代社会长期动乱之后建立的,而唐末五代又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称:“五代之际,礼乐崩坏,三纲五常之道绝,先王之制度文章于是扫地矣。”在这种条件下,恢复重建伦理宗法秩序就成了宋代统治者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收养制度是作为维护封建宗法伦常的重要手段,在宋代具有极其典型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国社会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依然很明显。因此,对宋代收养制度进行梳理、诠释、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或许可为现实的法制建设提供借鉴,收到古为今用的效果。关于宋代收养制度,学术界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并非空白,不过仅涉及立嗣与财产继承等一方面。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宋代的收养制度做一个相对系统的考察,以期对它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