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遗传转化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ne_popl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提高其营养品质是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要课题。类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维生素A的缺乏可导致夜盲症、白内障等眼部疾病,甚至于完全失明,还会加剧腹泻、呼吸疾病、儿童麻疹等,但普通小麦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较低(3μg/g以下)。本文以小麦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关键酶(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和ζ-胡萝卜素脱氢酶ZDS)的EST序列为切入点,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检测分析基因的表达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转基因方法鉴定基因的功能,并探讨提高小麦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基因工程新途径;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采用RACE技术,首次从普通小麦中分离获得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两个重要脱氢酶基因TaPDS和TaZDS的cDNA全序列;同时,采用同源序列分离法,获得了小麦PSY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通过RT-PCR半定量法检测分析了PSY、PDS和ZDS基因的表达特性,发现三者在富含叶绿体、质体的光合作用器官中高水平表达,而在非光合作用的种子中表达较弱。首次证实了普通小麦种子中存在类胡萝卜素的代谢途径,且种子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为提高种子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基因工程改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2)应用“最小基因表达框”的小麦转基因技术,利用小麦胚乳特异性强启动子和广谱性启动子分别驱动玉米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1基因、欧文氏菌胡萝卜素脱氢酶CrtI基因在小麦中超量表达,获得转基因植株,转基因种子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约由0.5μg/g提高到3.8~4.9μg/g;首次鉴定了玉米PSY1基因和细菌CrtI基因在小麦中的功能,并且表明应用转基因技术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可行性。(3)完善了“基因最小表达框”基因枪法小麦转基因技术体系,转化率达到0.7%,与常规转基因技术的转化率相一致,为进一步建立安全性转基因技术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在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分离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转基因技术提高了小麦种子类胡萝卜素含量,对于深入理解小麦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和提高小麦营养品质的育种实践都具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期刊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稳定和提高水稻总产量只有依靠单产的提高,而水稻株型改良对提高单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水稻株型改良中特别注重
采用真空扩散焊工艺方法制备铜铝复合板,对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压力等焊接工艺参数对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进行正交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对焊接过渡区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人粮食作物,土壤的盐渍化严重制约着小麦的生产,提高小麦的抗盐性是小麦的重要育种目标之一。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耐盐相关基因作图和克隆,不公为小麦耐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重要的食用植物蛋白和油脂来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粮食作物构成和国际油料作物生产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大豆常年种植面积约900万公顷,总产量约
在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幼儿园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在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推行了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其中,区域游戏的教学方法是幼儿园最常用、最有效的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lPC)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筛选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脑梗死病史并经MRI检
本文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出发,阐述安徽省农村养老现状,提出加快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制度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等五项建设,旨在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