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丝·莱辛,作为当今世界最富盛名的史诗般的作家之一,以其作品主题的多样性和深刻性以及对创作结构的革新而享誉文坛。作为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就是这样一部包裹在独特结构形式下,反映了处于五十年代英国社会的人们在精神和道德领域情感状态的作品。自其1962年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是当代英国文学的里程碑式之作,并奠定了莱辛在当代世界文学界的重要地位。犹如引人如痴如迷的精妙的魔法,该书引起了几乎所有当代评论流派的注意。本文试图从拉康的镜像理论和三界说认知理论出发,深入剖析作品的主人公安娜的精神崩溃经历以及她最终如何通过自我治愈重获新生的艰难历程。本文由导论,四章式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构成。引言部分概括了《金色笔记》的相关评论和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用拉康理论重新解读该小说的必要性。第一章论述了安娜由生活中各种危机和挫折所引发的精神崩溃。作者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安娜所陷入的包括来自信仰、事业、家庭和爱情等多方面的挫折与幻灭,导致她失去完整的自我和统一性。根据拉康的理论,人类是不折不扣的早产儿。婴儿在前镜像阶段无法感知到自身与他人的差异性,更不要提形成作为个体的主体性了。生活的混乱和理想的幻灭使安娜的自我发生分裂,仿若重新回到前镜像阶段的婴儿,急迫地想要占据镜中的完美形象,从而重获完整的自我。然而安娜在镜中看到的除了破碎的灵魂碎片再无他物。为了不使灵魂因混乱而崩溃,安娜用四本不同颜色的笔记本对自己极端混乱的情感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第二章解析了安娜在想象界寻找主体的痛苦的无助的旅程。为了通过实现自我理想进而重获理想自我,安娜积极投身到各种献身活动当中,从政治信仰到艺术创作,从情感寄托到精神寄托,她迫切地想要找到“伟大”以依附。在黑色笔记中,安娜回顾了自己在非洲的经历,并以此为据,创作了小说《战争边缘》。她本想以此展现“真实生活”中的种族隔离问题,然而所有人却只把它当做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作为作家的自我理想的幻灭更使安娜患上了写作障碍。在红色笔记中,安娜记录了她作为一名英国共产党党员的政治生活。安娜本指望加入共产党能够帮助她理清生活中的混乱,并为自己的生活添加些伟大的道德与精神的革新力量。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共产党在实践中出现的残忍和丑恶使安娜不得不向创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一理想告别。由于安娜是在充满了欺骗,幻觉的想象界中寻找自我,她的所有努力注定以失败告终。第三章对安娜在象征界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读。在黄色笔记中,安娜从一种全新的视角对她破碎的感情生活进行了整理。笔记的主体部分是一部名为《第三者的影子》的小说,根据安娜和她的爱人迈克尔的亲身经历写成。这实际上是对他们恋爱全过程的一种重演,安娜希望以此理清自己混乱而绝望的感情生活。这是安娜积极面对自己情感和性爱本质的第一步。在蓝色和金色笔记中,安娜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她与索尔·格林的交往过程。索尔是一个与安娜同样在混乱中承受折磨的美国作家,她和安娜互相理解,互相影响并相爱。在这段既深刻又无助,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关系之中,他们过去所一直维持的错误模式被打碎。摒除了来自内外的消极影响,他们最终实现了自我的重新整合。安娜最终屈从了“父亲的名字”,承认了社会和人类根本的不完美性,无论是他们还是她本人过去没有,未来也不会变得完美。在这个过程之中,安娜离开了想象界步入到象征界之中。第四章详细讨论了安娜的梦境与幻觉,这些是我们能够窥探到不可知且无法同化的实在界的唯一线索。通过认同“父亲的法律”,安娜成功结束了混乱而疯狂的状态并最终实现了自我的重塑,过上了平和的新生活。然而作为进入到实在界的代价,她所不得不放弃的所有东西又重新回到了实在界之中。这些内容既不能被“想象”也不能被“象征”。他们隐藏在实在界不可知的表象下,以梦境与幻觉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安娜在寻求自我之旅中情感的具体变化历程。结语部分概括了解读这本小说的意义。以拉康的认知理论作为支持,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莱辛的《金色笔记》进行了剖析。安娜在寻求自我的道路上的遭遇,并非是她个人的特有经历;安娜作为一个缩影,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安娜最终意识到,正是人们在面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不公与邪恶时所表现出的微小的勇气和忍耐力,而并非那些所谓的英雄壮举,成就了生命的本质。她接受了作为“推石者”的命运,学会与不完美和混乱的现实达成妥协,和平共处,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即便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尤其是事业成功的女性仍面临着与安娜相似的困境。理想的不断破灭使他们精神崩溃。安娜的遭遇对他们仍具有借鉴意义。作者仅希望读者能够从对安娜的分析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