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1910年William Mayo在切除显著肿大淤血的脾脏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得到很好的控制。1929年William Mayo研究发现脾脏切除后可以改善门静脉的血流量,此后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20世纪早期外科医生开始用门体分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进入中期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胃底曲张静脉缝扎术、食管下段横断术、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及联合食管胃底血管阻断术等术式相继问世。1943年,Lester Dragstedt在治疗消化道溃疡患者时切断迷走神经主干而引起明显的并发症(P<0.05),由此可见迷走神经在消化系统的重要性。迷走神经兴奋可引起消化道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消化道括约肌松弛,促进机体吸收营养和能量。保留迷走神经主干更是较好的维持机体的解剖机构和生理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试验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讨保留迷走神经主干门奇静脉断流术与传统手术的优缺点及术后疗效。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试验,探讨保留迷走神经主干门奇静脉断流术与传统手术的优缺点及术后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为保留迷走神经主干门奇静脉断流术组,B组为传统门奇静脉断流术组。通过统计学原理,分析两组术前、术后第1天、第5天、第9天的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情况;通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门静脉压力、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餐后饱胀、胃肠返流、腹泻、再出血、其他、术后死亡)等指标来探讨保留迷走神经主干门奇静脉断流术与传统手术的优缺点及术后疗效。结果:①A组:术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较术前稍微升高,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均未见明显变化;B组:术后第1天即出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血清白蛋白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术后第3天总胆红素的改变尤为明显。②A组平均手术之间为172.8±21.3min,B组:平均手术之间为157.0±18.3min(P>0.05)。③两组术后门静脉压力较术前降低(P<0.05)。④术后A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B组缩短(P<0.05)。⑤A组术中出血为1160.6±166.8ml,B组术中出血为1062.5±175.5ml(P>0.05)。⑥A组术后并发症较B组减少(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主干门奇静脉断流术及能够达到止血的目的,又可以保留迷走神经主干,尽可能地维持机体的解剖机构和生理功能,术后并发症显著降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其手术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门奇静脉断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