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我国肺心病约为4‰,占≥15岁人群约7‰。肺心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的差异,东北、西北、华北患病率高于南方地区,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并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病率明显增多,男女无明显差异。冬、春季节,气候骤然变化是肺心病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本病占住院心脏病的46%-38.5%。多数地区占第3第4位。东北、西南已由第2位上升到首位。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应用“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临床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均选自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在湖北省中医院住院部的住院7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西医组、大黄组每组各24例。通过各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比较,综合疗效评定,并做统计学处理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西药组显效8例,好转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6.6%;中西医组显效10例,好转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的75.0%;大黄组显效13例,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3.3%。综合评定,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的疗效较单纯的西医治疗要好,而大黄组疗效较中西医组好.提示“肺病治肠”这一治法运用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明显。采用泻下通里有利于肠麻痹的解除,能促进腹腔内肠腔内和血管内毒性物质的排除,是预防与治疗肠源性感染与内毒素血症的有效措施,有助于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及缓炎性介质引起的过度炎性反应。泻下通里和活血化瘀药物能改善腹腔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对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泻下通里、排便并排出气体,使肠道气压下降,对肠道组织和功能恢复有利,可减轻肺部排泄气机的负担,间接改善微循环和肺功能,促进病灶清除。泻下通里能降低腹压,增加肺活动度,降低能耗。在恢复期合理地使用健脾和胃补气养血药物,有助于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及周身情况的改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较单纯的西医治疗要好,大黄组即在中西医组中加用大黄通腑治疗,疗效较中西医组好,提示“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原理运用在慢性肺心病治疗中,即“肺病治肠”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