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广西小流域经过30多年的综合治理,为减少河湖水库泥沙淤积、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水源涵养、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改善居民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在实际的生产建设中,由于对全区小流域的分布现状了解不深,各小流域基本信息认识不清,小流域综合治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包括小流域管理机制建设相对滞后,治理规划设计随意等,影响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效果。鉴于此,本文依托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广西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在遥感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对所收集的多源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全区小流域边界,并建立小流域空间编目数据库,构建小流域优先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划分治理区,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本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依据《小流域划分及编码规程》,利用ArcHydroTools水文分析模型结合人工处理的方法将广西划分出9631条小流域,其中最小面积为3.13km2,最大面积为98.04km2;并对小流域进行属性编码,建立小流域空间数据库,为广西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2)依据《地理要素编目方法和数据目录编制规范》对小流域范围内的多源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编目,以小流域编目为一级目录,下属包含基础地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土保持四项二级目录,以及包括小流域名称、地貌类型、人口密度、侵蚀模数等45项三级目录,最终形成了广西地区基于小流域单元的基础数据体系,并与小流域空间数据库链接形成小流域空间编目数据库。(3)以小流域空间编目数据库为支撑,以小流域优先治理评价为一级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广西小流域优先治理评价体系。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以及水土保持等4项二级指标以及13项三级指标。(4)在小流域优先治理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开展小流域优先治理评价。准则层中对小流域优先治理评价影响最大的是水土保持,权重为0.3672,其次是土地利用,权重为0.3319,再次是社会经济(0.2272),最后是自然环境(0.0731)。指标层中对小流域优先治理级别影响最大的3项指标分别:坡耕地比例(0.2489)、侵蚀比例(0.2339)、通达距离(0.1634)。(5)通过小流域优先治理评价模型,计算出全区9631条小流域的优先治理级别得分,并建立小流域优先治理等级划分体系,将全区小流域分为4个级别:急需治理小流域(222条)、重点治理小流域(627条)、正常治理小流域(2872条)、一般治理小流域(5910条)。根据各级别小流域的空间分布,将治理目标区划分为两大区域:左江流域连片治理区、桂中连片治理区;六小分区:北海沿海流域、田东田阳地区、那坡地区、隆林西林地区、环江地区、富川地区。研究针对治理目标区特征提出了相关的治理建议,为广西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提供对策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