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十年代的文学现实是纷繁驳杂的,精英文学在商业文化的包围中处于一个极端尴尬的境地。文坛呼吁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中保持清醒认识的作家,坚持文学之路,承担文学拯救灵魂之责。笔者把目光锁定在余华身上,希望能通过余华创作的成功转型为中国当代文学找到一条突围之路。 一、沉沦与救赎:余华小说的主题转型 余华的小说的主题转型可从苦难变迁、人物变异和“父亲”的迷失与回归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对待苦难的态度上,余华经历了从直面、咀嚼到超越的过程。早期作品余华以残酷的叙事方式肆意铺排和渲染苦难,借以表达对经验常识的怀疑与颠覆,对现实的绝望。后期作品余华以原始的生命强力和爱与宽容完成了对苦难的超越,也完成了对自我的拯救。余华小说中的人物经历了一个由符号到典型的过程,早期作品中,人物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本性,成为欲望的代名词。这种欲望既是人性的非理性,同时又是一种超现实的神秘力量。人物的抽象化、符号化透射出来的是作者内心的迷惘与虚空。后期小说中符号化的人被重新贯注了生命的血肉,人也恢复了人之为人的本性,塑造的福贵与许三观两个典型,以人性的美好与人文的关怀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余华小说中的“父亲”形象的塑造经历了迷失→寻找→回归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余华对人性及秩序的思考。 二、告别虚伪的形式:余华小说的形式转型 余华早期作品在小说的叙事领域进行了声势浩大的革命,以无我的叙事方式、模糊的不确定的语言、随心所欲的时间处理进行小说的形式探索,并因此而陷入了形式主义迷沼,导致精神“失语”。后期小说余华通过转变叙述人立场、运用简单而朴素的语言、重视作品的音乐性来校正过度的形式探索与语言狂欢。重新找回艺术的自信,并以丰厚的作品内涵回击对先锋文学“重形式轻内容”的批评,摆脱了形式枷锁的束缚,进入创作的自由境界。 三、余华创作转型的意义及启示 余华的创作转型无论对余华本人还是对整个先锋文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益膨胀的物欲现实面前,在众多人文作家抛弃精英阵地转向世俗写作时,余华以独特的个人话语和人文关怀重新树起了先锋的大旗,捍卫了文学的精神。他纠正了早期先锋文学形式主义写作策略的偏颇,为其他先锋作家摆脱形式枷锁,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提供了范例,也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突围提供了一条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