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世界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gugu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十年代的文学现实是纷繁驳杂的,精英文学在商业文化的包围中处于一个极端尴尬的境地。文坛呼吁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中保持清醒认识的作家,坚持文学之路,承担文学拯救灵魂之责。笔者把目光锁定在余华身上,希望能通过余华创作的成功转型为中国当代文学找到一条突围之路。 一、沉沦与救赎:余华小说的主题转型 余华的小说的主题转型可从苦难变迁、人物变异和“父亲”的迷失与回归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对待苦难的态度上,余华经历了从直面、咀嚼到超越的过程。早期作品余华以残酷的叙事方式肆意铺排和渲染苦难,借以表达对经验常识的怀疑与颠覆,对现实的绝望。后期作品余华以原始的生命强力和爱与宽容完成了对苦难的超越,也完成了对自我的拯救。余华小说中的人物经历了一个由符号到典型的过程,早期作品中,人物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本性,成为欲望的代名词。这种欲望既是人性的非理性,同时又是一种超现实的神秘力量。人物的抽象化、符号化透射出来的是作者内心的迷惘与虚空。后期小说中符号化的人被重新贯注了生命的血肉,人也恢复了人之为人的本性,塑造的福贵与许三观两个典型,以人性的美好与人文的关怀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余华小说中的“父亲”形象的塑造经历了迷失→寻找→回归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余华对人性及秩序的思考。 二、告别虚伪的形式:余华小说的形式转型 余华早期作品在小说的叙事领域进行了声势浩大的革命,以无我的叙事方式、模糊的不确定的语言、随心所欲的时间处理进行小说的形式探索,并因此而陷入了形式主义迷沼,导致精神“失语”。后期小说余华通过转变叙述人立场、运用简单而朴素的语言、重视作品的音乐性来校正过度的形式探索与语言狂欢。重新找回艺术的自信,并以丰厚的作品内涵回击对先锋文学“重形式轻内容”的批评,摆脱了形式枷锁的束缚,进入创作的自由境界。 三、余华创作转型的意义及启示 余华的创作转型无论对余华本人还是对整个先锋文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益膨胀的物欲现实面前,在众多人文作家抛弃精英阵地转向世俗写作时,余华以独特的个人话语和人文关怀重新树起了先锋的大旗,捍卫了文学的精神。他纠正了早期先锋文学形式主义写作策略的偏颇,为其他先锋作家摆脱形式枷锁,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提供了范例,也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突围提供了一条可能性。
其他文献
卫生与检验检疫(SPS)措施是与食品安全、动植物健康和环境安全密切相关的技术性法规、标准、要求和规范,其目的是阻止疫病、虫害、病原菌等从外部传入本国境内。猪肉是中国人最
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中国的社会政策发挥托底功能。实践表明,并不是所有的社会政策都具有托底功能。社会政策只有彰显着公正、共享与需要的价值理念,才能实现托底功能。具体而
全面整理了中国菊科植物外来种,确认迄今为止共计有74属 148 种(含亚种),并根据外来种的类型和用途进行了归类,分析了菊科外来入侵种的生物学特性,中国菊科外来种引种原因和
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缉毒题材电视剧《破冰行动》以网状叙事,抽丝剥茧地为观众解开迷局。该剧对岭南风情与宗族制度交叉呈现,理性地剖析了塔寨全民制毒荒诞却自成逻辑的内在机
研究了液压油缸缓冲装置的工作机理,建立了液压油缸圆柱形缓冲装置缓冲过程的数学模型和Simulink仿真模型;针对缓冲装置的结构参数对活塞末速度和缓冲腔最大压力的影响,建立了优
以桂北地区的4年生、20年生桉树林和22年生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9~11月分别对这3种林分的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进行了3个月的观测。结果表明:(1)4年
<正>自古职掌刑律者,若所得非人,未有不冤死者。故所谓传统之学,一言以蔽之,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就是说,人用对了,办事不挟私,心地公正,才是公正执法的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买方市场格局的日趋成熟,市场实现的约束日益增强,对流通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汽车配件行业,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流通体制逐渐被打
到目前为止,互感器作为输变电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开发还始终停留在手工试算阶段,这种手工试算的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各互感器生产厂家迫切需要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