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μ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在我国主要是由禾谷镰孢菌综合物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所引起。该病害不仅会造成小麦减产和品质下降,还会产生多种毒素对人畜健康造成威胁。目前,由于长期使用的多菌灵等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我国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赤霉病菌已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抗赤霉病小麦品种选育也很缓慢,研究小麦赤霉病菌致病机理,利用真菌病毒对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可为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新途径。本实验室前期建立了 F0609菌株插入突变体库并获得一批致病力降低的菌株,挑选其中一株对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对扩增片段测序并和禾谷镰孢菌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该序列是禾谷镰孢菌FGSG02824的部分序列。本研究对小麦赤霉病菌FGSG02824基因进行了分析,该基因编码蛋白含有MFS(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超家族蛋白功能域,与多种次级代谢物质运输有关,推测可能参与真菌的毒素运输。以禾谷镰孢菌PH-1菌株为研究材料,使用Split Marker法构建含hph抗性基因的敲除片段,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的方法,以潮霉素B为筛选药剂,获得4个敲除突变体。通过PCR和RT-PCR对敲除进行了验证。以共转化方法构建回复片段,然后同样以原生质体转化的方法得到回补转化子,最终得到两个原位回补转化子,对敲除突变体和回补转化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并测定它们对小麦的致病力,结果显示敲除突变体生长速度、菌丝形态和菌丝颜色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分生孢子产量要少于野生型菌株。野生型菌株和敲除回补转化子都能产生形态正常的子囊壳。敲除突变体比野生菌株的毒素产量更高。田间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敲除突变体的致病力低于野生菌株和回补转化子,推测该基因可能与禾谷镰孢菌分生孢子产生和毒素排放以及致病力有关。真菌病毒(mycovirus)是能够侵染真菌并在真菌体内生存和复制的病毒。本研究对采自我国江苏省的两株小麦赤霉病菌株F16174和F16176进行了研究,这两株菌株的菌落和菌丝形态异常。通过克隆测序的方法获得了单分病毒(Totiviridae)FgTVl/F16174 和 FgTV2/FR16176。根据 BLASTX 的结果,FgTVl 具有一个 RdRp 保守结构域,FgTV2有一个RTlike superfamily结构域。所分离的dsRNA大小电泳检测为5.0kb,而FgTVl和FgTV2大小仅有1998bp和1256bp。因此目前所获得的序列还未接近基因组大小,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对含病毒菌株F16174和F16176进行菌尖分离得到脱毒菌株F146174-5a和F146176-5a,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了观察,发现F16174-5a和F16176-5a菌株的菌落形态、菌丝形态和生长速率都明显恢复,致病力也显著增强。禾谷镰孢菌F16174和F16176中的真菌病毒与宿主真菌的毒力衰退和菌落形态异常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