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试图通过组织社会学中的新制度主义视角,对陕北汉村“家家通”工程的实践过程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借此来分析当下农户体制下村庄公共产品的制度基础。第一章指出了本研究的问题和意义:三农”研究在我国当前转型过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而公共物品是农村发展的关键。当前,在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实施、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制度变迁的情况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运作逻辑是什么?农户在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行动的组织合作逻辑是什么,呈现什么样的特征?第二章是文献梳理。公共产品包含诸多方面的属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仅涉及到国家层面的供给体制,更涉及到既定的供给体制与农村社会的互动,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性质的转变,这种互动的方式与效能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本文的文献梳理就不仅回顾了学界关于社会学中的公共物品理论,而且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梳理,最后回顾了农村公共物品制度基础的相关研究。通过对社会学中的公共物品理论、农村公共物品及其制度基础进行简要梳理指出,在当前农户体制国家介入的前提下,公共物品供给的关键是农户的组织合作问题,因此,本章重点探讨了转型期的基层组织。同时,笔者试图证明组织社会学中的新制度主义是一个合适的理论分析工具。第三章介绍了田野概况和研究方法,重点是案例介绍。通过考察陕北汉村“家家通”工程,分析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运作逻辑,聚焦于农户体制下农民的集体行动的组织合作策略及其主观意识。从这一角度出发,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再仅仅是单独的产权、资源或习俗问题,也是农民之间、农民与国家制度之间的互动过程,同时是不同意义、不同理解和阐释相互竞争的过程。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借助于扎实的田野观察,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参与观察进行有深度的个案研究,其中调查以访谈为主,并深入到村庄进行观察和交谈。本研究旨在主要通过定性方法,在访谈和观察中亲身接触社会的具体运作过程,以把握现实生活的状态和逻辑。在具体方法的运用上,本文主要采取了参与观察法、半结构式访谈和文献法三种方式。第四章通过运用组织协同模型,对修路事件中农户的组织合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改革30多年以来,人民公社制度阶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税费改革、农业税取消,这一系列制度变迁导致当下村庄公共产品的供给逻辑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政府包办的集权制转向一事一议的民主制。以前集权制中的包含吉尔茨意义上的地方性知识的实践被挤压,以一事一议的当前国家公共规则取代。在一事一议的“民主制”下,当前国家提供的每一项.公共产品关心的是这个公共产品本身,只关心提供新的公共物品,而对公共产品提供的实际效果不加重视或者不感兴趣,只关注总体收益,而对社会性效益和对农民的实际效用考虑甚少或基本不做考虑,忽视了村庄自身的发展逻辑。以致当前村庄的公共产品打破了原先的供给秩序,新的供给平衡却并未建立,从而使村庄公共产品陷入一种转型陷阱,这样就构成了当前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性失序。第五章是结论和讨论。从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到税费改革、一事一议等一系列制度的变革,国家从农村退出,村干部在一事一议的制度下权力大为削弱,农户有了退出公共产品的自主权;且期间随着社会整体的大变迁,村庄社会分层降低,农民生活面向发生转变,农户有了退出公共产品的资本。所以在一事一议框架下的项目进村提供公共产品,即使提供基本的经费,破败的村庄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集体行动。当个体不合作时,村庄整体的公共产品便无法有效实施,所以搭便车和钉子户在村庄公共产品供给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搭便车和钉子户便成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维护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