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时期是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随着近代学制的建立以及对学校体育普及的要求产生了最早对体育教师的需求,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由此萌芽,逐渐形成体系并走向相对成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高等体育教育创造了条件,且在为当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参考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以及访谈法对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历程进行研究。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萌芽时期(1840年-1911年),这一时期表现出办学力量多元性、教育层次模糊性、课程师资仿日性以及学生使命二重性等特点,历史意义主要在于改造传统社会陋习、培育革命武装力量以及传播革命进步思想等;第二,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探索时期(1912年-1927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办学数量增加、类型多元,办学宗旨得以拓展、注重但不局限于培养体育师资,课程设置从军事化操练向学、术并重转变,办学简陋、管理混乱、质量参差不齐,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转变体育观念、培养最早的高级体育人才等方面;第三,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成熟时期(1927年-1937年),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高等体育教育结构与运行机制相对成熟,并且在专家智库和承担起国家体育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困难时期(1937年-1949年),这一时期国统区根据“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表现出办学规模相对扩大、办学质量相对较高、以培养急缺体育师资为主要目标等特点,根据地根据“一切为抗战服务”的原则表现出以培养体育干部为办学宗旨,教育与实际相结合,办学条件十分艰苦等特点,在抗战建设、带动落后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流变的特征包括以培养体育师资为办学宗旨的主线,课程结构从单一走向多元,体育留学生贡献突出,毕业生“少而优”等。政治变革与政策导向和体育学科自身发展分别是变迁的外、内部动因。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经验包括: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重要路径;以严格的招考和培养制度为质量保障;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客观宗旨等。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教训包括:忽视融合创新影响了发展的生命力;办学经费匮乏影响了发展的多元化;对体育认识的落后制约了发展的规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