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间质性膀胱炎(IC)患者膀胱粘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性质与盆腔症状评分(PUF)联合应用在间质性膀胱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检测雌激素受体在IC患者膀胱粘膜肥大细胞上的表达情况;探讨雌激素是否调控肥大细胞的激活从而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通过其所分泌的炎症因子引起患者尿急、尿频、疼痛等临床症状。3.通过转基因技术应用卵清蛋白表达系统,形成新的URO-OVA小鼠品系,表达卵清蛋白为其膀胱上皮自身抗原。与先天性肥大细胞缺如小鼠(KitW-SH小鼠)进行杂交繁殖,形成膀胱上皮表达卵清蛋白为自身并先天缺如肥大细胞的URO-OVA.KitW-SH小鼠。小鼠注射卵清蛋白特异性T淋巴细胞后,使其膀胱出现炎症反应,取其膀胱组织并与B6及URO-OVA小鼠进行比较,明确肥大细胞在IC中的作用和机制。材料与方法:具有尿急、尿频、膀胱充盈后耻骨上区疼痛表现的IC患者膀胱活检组织标本18例,12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1.膀胱组织标本分别应用(0.5%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计数肥大细胞密度:饿酸液固定标本,透射电镜观察肥大细胞与脱颗粒肥大细胞的超微结构;统计学处理2组标本肥大细胞的浸润密度、肥大细胞脱颗粒比率与两组受试者PUF评分的相关性。2.0.5%甲苯胺蓝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肥大细胞与脱颗粒肥大细胞的超微结构,并计算脱颗粒肥大细胞构成比;多克隆抗人雌激素受体抗体标识标本膀胱黏膜上雌激素受体;统计学分析2组标本在肥大细胞数目、脱颗粒肥大细胞比例及雌激素受体表达方面的差异。3.形成转基因膀胱上皮-卵清蛋白(URO-OVA)小鼠。与先天性肥大细胞缺如小鼠(KitW-SH小鼠)进行杂交繁殖成[RO-OVA/KitW-SH小鼠。注射卵清蛋白特异性T淋巴细胞后,取其膀胱组织并与B6及URO-OVA小鼠进行病理改变、肥大细胞细胞因子等方面的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1.IC患者组PUF评分27.9±5.2分;正常对照组3.8±2.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36,P<0.01)。IC患者组肥大细胞数目为47-76个/mm2,平均28个/mm2;对照组为7-15个/mm2,平均10个/mm2。2组肥大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27,P<0.01)。IC组膀胱粘膜肥大细胞浸润数量与盆腔症状评分无线性相关关系(rs=0.618,PP=0.601)。2.IC组织标本中肥大细胞密度(5.59±3.40)个/HP,明显高于对照组(2.48±2.23)个/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7,P<0.01);IC组织中75.3%的肥大细胞呈不同程度脱颗粒状态,对照组未见明显脱颗粒肥大细胞存在;IC组织标本中ER+细胞(3.77±3.03)个/HP,对照组ER+细胞(0.88±0.76)个/HP,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0P<0.01);肥大细胞与雌激素受体阳性(ER+)细胞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84(P<0.01)。3.静脉注射活化的OT-I小鼠CD8+T细胞之后URO-OVA小鼠在第7天(分数,3)和14天(得分,2)可以清楚地看到明显的膀胱炎症表现。肥大细胞数量增加2倍。而B6及URO-OVA/KitW-SH小鼠只有轻微膀胱炎症表现。相关的肥大细胞所分泌的13种炎性因子分析,URO-OVA小鼠比URO-OVA/KitW-SH小鼠有明显的增高。结论:1.IC组织中肥大细胞被激活脱颗粒后,颗粒中炎症物质释放可能是IC产生膀胱痛疼综合症状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肥大细胞浸润密度、肥大细胞激活脱颗粒状态与PUF评分联合应用可作为诊断IC的重要工具之一。2.IC患者组只有肥大细胞出现雌激素受体的过表达,肥大细胞为雌激素在IC患者膀胱黏膜上的重要靶点;雌激素可能通过其在肥大细胞上的受体表达来调控肥大细胞脱颗粒,产生间质性膀胱炎特有的临床症状。3.虽然膀胱上皮表达了卵清蛋白做为自身抗原的URO-OVA小鼠没有出现免疫反应,但是转基因卵清蛋白仍然具有抗原性。静脉注射活化的OT-I小鼠CD8+T细胞之后URO-OVA小鼠出现了明显的膀胱自身免疫炎性反应,病理检查证实其与IC患者的膀胱组织表现相似。而B6及URO-OVA/KitW-SH小鼠没有或只出现较轻的膀胱炎性反应,这允分说明肥大细胞在IC的发病中起了关键的作用。相关的肥大细胞所分泌的13种炎性因子分析,URO-OVA小鼠比URO-OVA/KitW-SH小鼠有明显的增高;更加确定了肥大细胞所分泌的炎性因子在引起IC的发病及临床症状中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