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涛是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绘画作品题材广泛,意境独特,气势宏大,个性鲜明,不但为当时的社会各界所推崇,而且在当代也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石涛不仅在绘画创作方面卓有成就,同时对艺术理论也颇有贡献。他的《画语录》就是一本将抽象哲理和具体方法相结合的关于绘画理论的著作。《画语录》是石涛对其毕生绘画实践和艺术领悟的总结,在这本体系完备的著作中,石涛详细阐述了他的艺术观点,既有从本体论的哲学角度对艺术本质的考察,又有对绘画的具体笔墨章法的总结归纳。以往理论界多关注《画语录》中“一画”论的价值,认为这一观点从哲学层面阐发了艺术本体的意义。实际上,《画语录》的内涵是博大而精深的,深入考察《画语录》我们会发现,如“无法而法”、“尊受”、“远尘”、“资任”等等这些理论都对艺术实践有深刻的指导。特别是石涛提出的“无法而法”作为方法论命题,对于艺术理论和实践都有重大实际意义。探讨“无法而法”的方法论意义,既是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对方法论进行考察,又能够落实到具体的实施方法中对艺术实践进行指导。论文以《画语录》作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石涛《画语录》的产生背景、“无法而法”的理论内涵及构成、“无法而法”的方法论内蕴以及影响和意义等角度综合考察“无法而法“的根柢、源流、价值和意义,并思考其对当代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作用。论文首先追述石涛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绘画实践以及画坛状况。在石涛的引领之下,清初画坛形成了一股追求个性张扬、表现自我的艺术潮流,石涛的艺术主张,既带有时代赋予的精神特征,又体现出鲜明的个性风格特色。他提出“无法而法”等艺术观点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精神以及他个人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分不开的,同时也与他的艺术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无法而法”为艺术发展和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其次,“无法而法带有鲜明的道家哲学思想的色彩,道家之“道”的内涵和特质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对“无”的重视,从“无”的特征中演绎出“无法而法”的观点。“无法而法”包含“技”、“法”、“道”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融汇在一起,在“法”的连接下,“道”通过“技”来实现,“技”升华为“道”从而最有效的发挥作用。再次,“无法而法”方法论与石涛《画语录》中的艺术理论体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构成了“无法而法”理论体系,形成艺术本体论、主体论、创作论、发展论和方法论的理论构成。“一画”论是“无法而法”的本体之源,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是“无法而法”由“无”——“有”——“无”的基础,无”包含的是大“有”,“无法”包含的是大“法”。对于艺术主体论来讲,其所要求的“蒙养”、“生活”的个人修养主张对达到“无法而法”的境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创作论要求“神遇而迹化”,从“出神”到“入化”的过程也即是“无法而法”的由“技”至“道”的过程。“无法而法”实际上是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同时又是继承和创新的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也是艺术发展论的本质。最后,“无法而法”在艺术实践和理论上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无法而法”的意义不但对于当时的艺术理论和文学批评有所影响,并且在现代环境中重新审视“无法而法”对于当代艺术思维、观念也有参考价值。无法而法”在方法论意义上具有重要价值,它还代表了一种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它既是我们实现艺术目标的工具,也是艺术目标本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