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进攻技术的运用及训练研究——中外对抗赛实战案例剖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打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多,武术散打陆续与泰拳、空手道、自由搏击等不同种类的国外技击术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搏击对抗比赛,并且取得骄人战绩.通过与各国对手的交流,散打运动员们有力地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功夫的非凡实力和独到之处.与此同时,其自身尚存的一些缺点也随之浮出水面,特别是进攻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而在实战当中,步法和防守等技术的运用,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可以说,进攻技术是散打技术的主体,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比赛的胜败.本文正是从散打进攻技术入手,以拳法、腿法和摔法作为研究重点.通过搜集和调阅大量的有关中外搏击对抗赛的比赛录像以及相关研究资料,借助数据统计、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武术散打各类进攻技术在比赛中的具体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与国外对手加以比较,从而找出散打技术应用的得失与短长,并根据所得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与提高的训练措施.为促进散打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扩大中华武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提供坚实有力的参考依据. 研究结果发现,在散打的踢、打、摔三项进攻技术当中,腿法的使用率是最高的,而使用成功率最高的则是摔法.与国外对手相比,武术散打选手的进攻手段较为灵活和多样,尤其对摔法和侧踹的运用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依靠打点得分的能力很强.但是,在攻击的力度和强度等方面,同国外对手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首先,拳法方面,多数运动员的技术相对比较粗糙,动作节奏不够紧凑,尤其是近身拼打的能力不强.其次,腿法方面,同样存在击打力度不足的问题,而且与侧踹腿相连接的后续进攻难于及时跟上. 摔法虽然是散打的拿手技巧,但其使用规律逐渐为对手所熟知,技术方面尚待推陈出新. 对于在这些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本文又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建议:例如,通过改进单项技术动作,合理安排力量训练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拳法的攻击力度;借助强化高位腿法的训练,增加前蹬腿的应用比重等方法,增强腿法的运用效果;注重挖掘与创新相结合,丰富摔法技术的种类,同时提高运动员对"连贯绊"的使用能力,从而继续保持散打快摔技术在国际上的领先优势等等.随着进攻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及其使用效果的不断增强,必将有力的促进散打各项技术的全面发展. 本文紧扣武术训练学这一研究方向,以全球化的视角,分析武术散打的所长所短,着重研究今后散打的改进和提升措施.因而,一切论断皆以实战为依据,以求得立竿见影的实效,摒弃了空泛的议论,冗长的评说.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性发展的差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伴随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差异教学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
在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自主成长型教师,他们以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于学科教学而闻名,在国内基础教育实践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说是真正的信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益智类节目自国外传至我国,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几次变革与创新,节目形式由当初单一的知识竞赛发展为现在兼具娱乐性与知识性的新型益智类节目。益智节目在不断
本文对福柯的教育观进行了述评。福柯为我们留下了有关主体、话语、规训、微观权力等众多的思想瑰宝。他的著作中虽对教育的阐述篇幅不多,其关于“知识-权力”、“规训技术”
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学前教育历来是作为一种自发的、无序的、封闭的家庭教育形态而存在。中国传统的学前教育在理念、制度、政策、实践方面落后,与小学教育界限不明
20世纪末以来,中日两国在共同的国际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影响下,依据各自的国情,在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分别推出了“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学习时间”,对两国的教育体制、考
目前组织公正感理论研究的重点是组织公正及其与后续行为之间的关系,但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公平/不公平感产生的过程却未得到实验检验。换句话说,目前关于公正判断的认知过程并没有
本实验研究了在同等生活、训练条件下,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口服二十八烷醇制剂对其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6名优秀自行车男运动员分成三组,即服用20mg组、服用40mg组和空白对
本文选题来源于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解读过程中对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的思考,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卡西尔关于人的定义的理论认识.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是全部人类行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