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人才的需求都更加注重个人能力与道德素质的统一,偏好德才兼备的人力资源。对于人力资源问题的研究,国内外研究多数都注重于探求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即侧重人力资源“才”的提升研究,而忽视人力资源“德”的培育研究。近年来,我国出现了由大学生引发的各种造成社会轰动性的恶性事件:从当年的硫酸伤熊案、马家爵案、中国政法大学弑师案,到最近的李刚门事件、药家鑫案等,都客观反映了高等院校思想道德与政治教育的缺位。表面上看,这些事件的产生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位而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失衡。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并不缺乏,事件背后乃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激励不足,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所引发的。基于此,论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激励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基于本人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就职,工作所带来的资料可得便利性的原因,将研究对象的地域范围设定为重庆市。本文以人力资源理论、激励理论以及机制设计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运用理论论证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激励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通过调查重庆市普通高校思政辅导员的激励实施情况,总结激励实施的特点;其次,分析重庆市普通高校思政辅导员激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第三,针对激励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构建重庆市普通高校思政辅导员的新型激励机制体系;最后,提出促进重庆市普通高校思政辅导员新型激励机制体系构建的对策建议。既有的国内外研究文献显示,国内研究针对高校教师激励问题的研究比较侧重,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激励研究欠缺;国外研究主要是针对公司、企业员工的激励问题,行政人员激励的现实应用研究很少出现。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对研究重庆市普通高校思政辅导员的激励问题进行了以下创新性探讨:第一,归纳重庆市普通高校在岗位素质培训、职业前景规划、职业岗位考核等方面所具有的自身特点;第二,针对重庆市普通高校对思政辅导员激励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构建综合性的新型激励机制体系,并引入机制运行路径图例的方法进行说明;第三,构建具有细化与操作性的工作效度评价体系,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绩效薪酬量化方法,为后续激励机制实施并验证其有效性提供量化标准。囿于目前的研究资料欠缺以及后续对策实施效果验证的限制,本研究主要以下方面存在一定研究空间:第一,在深入掌握某个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及其教职员工具体薪酬水平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工作效度评价体系的要素权重以及绩效薪酬量化的层次等级间距极差,实现评价体系以及薪酬量化水平的实例研究;第二,通过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激励制度改革试验,分析所构建的新型激励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激励提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