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97年后的第三阶段改革中,始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大幅撤并,尤其是中国农业银行的网点收缩,导致了农村金融的空白。从而造成了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弱化、金融服务弱化、农村资金严重外流等外部不经济性现象。2006年12月20日,银监发[2006]90号文件《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这标志着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开始。此轮改革对农村金融体系实行了“准入”和“资本”的放开,发展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3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地,银监发[2009]72号文件拟定:至2011年底,全国将发展1300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027家,占比79%。由此可见,村镇银行发展的意义之大、前途之广村镇银行发展至今,已近4年。期间,遭遇的问题颇多,例如吸收存款难、结算难、社会认知度低等。但是,此类问题均可通过技术提升或者宣传积累等手段解决,属于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非核心问题”。而“核心问题”是:村镇银行该怎样发展,才能真正地“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真正地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笔者以金融功能分析为理论基础,从“完善农村金融功能”的角度考察此问题。期间,笔者经过实地调研、阅读文献、查阅年鉴、网络搜索等多种途径积累了大量资料,并通过理论分析、计量检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在此过程中,笔者对村镇银行的性质、地位、特征以及我国发展村镇银行的动因等问题均给予了创新性论证,并于最后认为现有制度安排不能彻底解决上述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出了功能视角下的村镇银行发展思路。文章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提出研究背景、意义、思路、方法,并提出了详细的研究框架;第二章阐述村镇银行的性质、地位和特征,认为村镇银行是县域小型商业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章说明我过发展村镇银行的动因。本部分认为,我过发展村镇银行是促进农村金融资金配置功能完善的需要,并由此得出村镇银行促进农村金融功能完善的作用机制;第四章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我国现有村镇银行的四种典型模式和两种非典型模式,并考察其在完善农村金融功能上的表现。第五章剖析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思路。本部分认为,消除现有村镇银行制度安排中的“资本约束”,真正放开农村金融市场的资本准入,还“金融自由”于民间,并通过多种监管措施防范其金融风险,保证其健康、稳定地发展。此思路是能够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其应有功能的最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