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分税制改革、简政放权、土地财政和招商引资的推进,基层政府面对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衍生出复杂多变的地方政府行为。一方面,地方政府基本能够代表民众利益,积极执行上级要求,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如“一刀切”“空喊口号”“转发照搬中央文件”“数字造假”等不和谐因素,引发民众不满。本文以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为例,对发展中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和讨论。论文在前人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一个基层政府行为模式的分析框架。经济考量、政治考量构成了地方政府行动的基本动力,政治、经济考量两者之间有四种排列组合关系,分别为符合经济考量、政治考量,符合经济考量、不符合政治考量,不符合经济考量、符合政治考量,经济考量、政治考量均不符合。在具体行为选择中,基层政府会根据这四种排列组合下的不同动力因素,综合考虑政府“效益—投入”、社会参与者意见和力量强弱,做出相应行为。F县A镇电子商务产业在短短的3-4年时间里,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动员发起到全面繁荣到走向衰落的过程,这一不同寻常的发展路径,引发了笔者关注并试图解读其背后的政府行为模式。在产业发展初期,发展电商虽受到社会参与者支持,但既不符合政府的政治考量也不符合经济考量,因而并没有进入政府视野,在民间默默发展。在产业快速发展期,上级较高的政治、经济激励使A镇政府积极投身电子商务事业发展,始终围绕着建成“淘宝村”的目标,按照“效益—投入”的逻辑做出行为选择,并对民众中不同力量强弱的群体进行区别对待。而当上级政策风向改变,上级提供的政治压力消失、经济收益为零,此时发展电子商务既不符合基层政府的政治考量,也不符合基层政府经济考量,A镇发展电子商务的动力消失,于是A镇停止各项扶持政策,将电子商务转变为一般产业进行管理和控制。此时企业和农户多次表达希望镇政府提供奖励帮扶的意愿,却因为力量弱小,被处于主导方的政府以各种借口拒绝。当电子商务产业的税收利好再次显现出来时,发展电商符合基层政府的经济考量,A镇的发展动力又一次被激发。由于地方政府常常从经济考量、政治考量做出行为选择这种特性,很容易导致地方政府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忽略长远发展需求,资源投放过于集中、区域发展不均衡,违背市场发展规律,政府公信力降低、政府民众关系恶化等不利后果,导致地方政府公共性的偏离。这种以自身政治、经济考量为出发点进行决策的行为,使社会治理无法达到最优状态,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损害了民众的利益和感情,不利于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高度,深刻认识政府偏离公共性造成的危害,并积极采取措施,保障政府公共性的实现。比如,通过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杜绝“以GDP论英雄”的考核理念;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落实官员的终身负责制;提高公民对政府政策的影响力,构建评估主体多元化的考核体系等方式纠正政府公共性的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