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60年代起,语言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已着手于情感因素对语言教学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监察模式中的情感过滤假说在二语习得领域产生了巨大反响,该假说明确提出情感因素会影响二语习得的效果。国内外众多学者如Rod Ellis,文秋芳,肖德法等已经就情感因素于外语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前人的众多研究对外语教学有很大启示,一定程度上促进外语教学。本文尝试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情感领域入手,借鉴该领域的情感过滤假说等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重点探讨农林院校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问题。通过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情感状况,分析学生情感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探索学生的情感因素与英语成绩的关系,发现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学生积极情感的可行性建议。笔者对三所农林院校的36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高考英语成绩和四级成绩将学生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从诸多情感因素中选取了与英语教学过程紧密相关的自尊、动机、焦虑和态度四个重要因素,首先调查两组学生的情感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情感因素如何作用于学习效果。然后进行情感因素之自信、动机、焦虑和态度与四级成绩的相关性分析。最后,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以期得到科学的结论,对英语教学的促进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调查结果表明,第一,在情感因子自信上,高、低分两组差异显著,高分组自信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且高分组中成绩越好的学生自信越强,即总体来说,在目前的英语学习背景下,英语水平越高的学生自信心越强;同时,自信心越强英语水平也越高。第二,高、低分组在动机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原因是在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及日益增强的社会竞争压力下,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都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以提高自身竞争力。持有工具型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效果高于持有综合型动机的学生,原因可能与农林院校学生的专业相关,而且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四、六级考试。第三,高、低分两组在焦虑方面差异显著,总体看来高分组焦虑显著低于低分组,即低度焦虑相对于高度焦虑而言更有利于学习。同时,低分组学生焦虑问题较高分组学生严重,其学习成绩与焦虑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过高或过低的焦虑都会影响学习效果。第四,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学习有积极的作用,能带来有利于语言发展的连锁反应;消极被动的态度则不利于语言学习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