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人类的主要生存环境,其内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而绿色景观的连通性是区域生态功能完整性和稳定性的标志。城市化是全球未来发展的趋势,绿色景观的连通性在城市化过程中发生剧烈变化,其动态变化研究对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以我国高速城市化的代表区域深圳市为例,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对城市绿色景观连通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有:(1)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1986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五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基于亚像元分解的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提取植被覆盖率信息,作为绿色景观分类的依据。揭示了24a期间深圳市植被覆盖率时空变化格局,得到如下结论:深圳市植被总量在研究期内增加,单位面积植被覆盖量没有提高;根据区域发展的轴线趋势,对2010年植被覆盖图做趋势线分析,可知中心轴线的植被覆盖率相对其他的发展轴线是最好的,其后依次是中部轴线,东部轴线和西部轴线,显示出植被覆盖向山地区聚集的趋势;整体植被覆盖率呈现出第一圈层>第二圈层>第三圈层的趋势。(2)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分析了城市绿色景观连通性,揭示出绿色景观连通性类型在城市化过程中时空演变特征。提取城市全高覆盖的绿地象元作为城市绿色景观,划分出7种具有不同连通性功能的绿色景观类型,分析其时序总体特征、空间梯度、样区连通性动态,并进行空间动态过程判定。结果显示,在城市化过程中,绿色景观的数量和连通性的大小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城市化的程度,地形因素以及区域定位。并且,可以发现,绿色景观连通性主要受城市化程度的影响,总体上呈现出一种“U”型的变化趋势。综上所述,使用MSPA方法能够较好的辨出城市绿色景观连通性的类型,对城市绿地环境监测具有实用价值,能够明晰城市化过程与区域内绿色景观的数量和连通性的时空特征和动态变化,对于城市景观规划和绿色廊道和生态网络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