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发展主要包含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它作为最具活跃性和能动性的因素,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及资源配置等均有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发展经历了总和生育率不断下降、人口素质稳步提升、老龄人口比重显著提高及城镇化进程加速等重大变动,人口发展尤其是世界人口老龄化加重趋势及生育率缩减等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日趋显著。当前中国正处在人口红利末期及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劳动力资源锐减、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等问题凸显,人口与经济双双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两者关系问题备受关注。从世界尺度看,人口发展各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分别有多大?针对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不同类型的国家,人口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有何不同?基于国际经验,人口因素将如何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劳动力资源短缺问题和人口老龄化对战略转型时期经济的增长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人口新常态下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有哪些?这些问题愈加受到学者的重视。论文利用1980-2013年间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口与经济增长相关数据,描述世界人口发展格局变动及经济发展格局变动态势;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探究人口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一步计算人口发展各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衡量其针对中国的经济效应。论文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法、面板与空间计量实证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于完善人口与经济相互作用理论体系以及为中国完善和调整人口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概述论文选题背景、理论与现实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研究思路与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为理论概述,包括解析人口发展、人力资本及人口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路径等的内涵,并且系统阐述了人口增长、人力资本、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人口发展各个侧面对应经济效应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适度人口增长理论、人力资本内生性模型理论、人口红利理论及二元经济发展理论等。第三部分,基于世界五大阵营的区域划分及各国人口发展代表性指标的相关数据,描述1980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及增长格局、人力资本格局、人口结构格局及城镇化格局等变动态势、原因分析等。主要结论有:(1)人口数量及增长格局:中国与OECD国家(含美国)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BRISE新兴国家于2004年之后开始下降,ROW地区稳步上升。(2)人力资本格局演变:各区域平均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以及人类发展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中国、BRISE新兴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提高速度和幅度大于OECD国家(含美国)。(3)人口年龄结构格局演变:中国、BRISE及ROW地区的老龄人口占世界比重呈上升态势,BRISE和ROW地区劳动力人口占世界比重缓步上升。从人口抚养比看,中国、BRISE和ROW地区的人口总抚养比一直下降,美国和其他OECD国家呈现波动中上升态势。(4)城镇人口分布格局演变:各区域城镇化水平均呈稳步上升态势,美国和其他OECD国家占全球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则呈现波动中上升态势。第四部分,首先分析各区域经济总量和增速、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等变动格局,然后开展世界人口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进而以人口发展各要素作为解释变量,实际GDP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基于1990-2013年世界8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人口发展各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衡量其针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结论表明,除OECD国家(含美国)样本对应的模型2中劳动力比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不显著,全样本国家、OECD国家(含美国)样本对应城镇化率的模拟结果不显著外,总和生育率越低,对应经济增长率越高;平均受教育年限、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及城镇化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效应。人口要素中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程度较高的是15-64岁劳动人口比重与平均受教育年限。中国人口发展的经济效应估算结果表明:人口素质提升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相对较大,而人口结构变动即15-64岁人口比重贡献率较低。人口发展各要素对实际GDP增长率贡献度的总值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动态势。第五部分,总结论文主要结论,阐释对中国的启示,主要包括:调整生育政策、重视人力资本投资、重视提高就业率、发展老龄产业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