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导下,加强与沿线各国的交流合作成为重点。旅游业作为开放性、综合性产业,产业优势明显。中东欧国家地处“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区域,在沿途的65个国家中占比将近四分之一,区位优势明显。基于WEF和WTTC发布的权威竞争力相关的报告,研究中国与中东欧16国旅游竞争力现状,既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了解中东欧国家旅游竞争力,又是推动中国与中东欧16国旅游合作的前提。理论研究方面,本文对区域旅游竞争力、动态竞争力、区域旅游合作等理论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确定了本文的切入点。在区域旅游竞争力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动态竞争力理论的指导下,以动态集对同一度分析法对中国与中东欧旅游动态竞争力进行动态分析。基于竞争力角度,结合区域旅游合作动力系统的指导下,对中国与中东欧旅游合作提供建议。实证分析方面,根据WEF和WTTC2007-2015发布的竞争力报告,构建中国与中东欧旅游动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动态集对同一度矩阵,对中国与中东欧旅游动态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中国地区旅游竞争力较强,中东欧各国内部差异明显。其中,捷克、克罗地亚、匈牙利三国旅游发展较好,旅游对促进经济作用明显。差异性分析,分别从差异化原因、基本格局差异、竞争力类型差异、优劣势差异、空间差异以及世界排名差异进行了具体分析。基于WEF和WTTC对中国与中东欧竞争力基本格局分析,中国与中东欧排名变化明显,可能与数据结构的不一致,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程度、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有关。中东欧地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环境的可持续性较好、健康和卫生状况较好、旅游基础服务设施较好等方面;劣势主要有旅游发展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低、交通和通讯条件较差、自然和人文资源不够丰富等方面。中欧地区和波罗的海区域竞争力相对较好,东南欧区域除克罗地亚和保加利亚竞争优势相对明显外,其他国家较弱。世界排名中除中国的香港地区排名靠前,其他国家/地区排名中等或偏后。基于动力系统理论,中国与中东欧旅游合作,拉力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的扩大、旅游产业经济规模化、交易成本节约等方面;支持力主要体现在客源市场扩充带来的旅游经济提升、旅游资源差异性和共享性、宏观环境良好等方面;阻力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的差异、中东欧内部差异大、政治环境复杂等方面。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地区展开旅游合作,具体可以从信息联通、资源整合、交通联动、知识互动等方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