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喹酮和雷丸对曼氏裂头蚴组织结构及感染性的影响和疗效观察的研究

来源 :贵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a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吡喹酮和雷丸对裂头蚴组织结构和感染性的影响,以及对裂头蚴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方法:  1.采集裂头蚴标本并进行形态学鉴定。  2.药物对裂头蚴组织结构影响的观察  2.1吡喹酮(50μg/ml、200μg/ml、800μg/ml)和雷丸(20mg/ml、40mg/ml、80mg/ml)分别体外作用裂头蚴4h,12h,24h后,观察裂头蚴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2.2吡喹酮(50μg/ml、200μg/ml、400μg/ml、800μg/ml)和雷丸(20mg/ml、40mg/ml、80mg/ml)分别体外作用裂头蚴4h,12h,24h,72h后,观察裂头蚴的超微结构改变。  3.药物对裂头蚴感染性影响的观察  将吡喹酮(50μg/ml、200μg/ml、800μg/ml)和雷丸(20mg/ml、40mg/ml、80mg/ml)分别处理4h,12h,24h后的各组裂头蚴感染小鼠,一周后剖杀小鼠,分别计算每组小鼠的平均检出虫数及检虫率,并与对照组比较。  4.药物对裂头蚴病小鼠模型疗效的观察  建立裂头蚴病小鼠模型,分别用吡喹酮(500 mg/kg·d、1000mg/kg·d、2000mg/kg·d)和雷丸(400mg/kg·d、800mg/kg·d、1600mg/kg·d)灌胃治疗小鼠,治疗后一周解剖小鼠,观察各组检出虫数及检虫率,并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  1.药物对裂头蚴组织结构影响的观察  1.1组织病理学影响  当吡喹酮浓度达到800μg/ml,作用虫体24h后,虫体环形皱褶变浅,虫体挛缩,肌纤维断裂,排列紊乱,实质组织有轻度坏死、肿胀。  雷丸20mg/ml-4h组即开始出现头端变形、挛缩,实质组织模糊不清,有轻度坏死、水肿。  1.2超微结构影响  1.2.1吡喹酮:SEM:800μg/ml-24h组或400μg/ml-72h组,都可发现虫体挛缩,微毛凝结、融合、断裂和脱落。TEM:400μg/ml-72h组,实质组织浅层肌束基本正常,皮层细胞、实质细胞出现变性、坏死,线粒体肿胀,石灰小体形态改变、破损。糖原耗损,焰细胞核质浓缩。  1.2.2雷丸:SEM:20mg/ml-4h组,虫体挛缩,微毛凝结、融合,体表出现溶蚀性孔洞。TEM:40mg/ml-12h组,微毛断裂、脱落,皮层破裂,石灰小体逸出,肌束排列紊乱,皮层细胞和实质细胞受损明显。80mg/ml-24h组,组织严重受损,结构无法辨清。  2.药物对裂头蚴感染性影响的观察  吡喹酮:除800μg/ml24h组有效外,其余各组均无效。  雷丸:除80mg/ml24h组有效外,其余各组均无效。  2.3药物对裂头蚴病小鼠模型疗效的观察  吡喹酮:除2000mg/kg·d组有效外,其余两组无效。  雷丸:800mg/kg·d、1600mg/kg·d两组有效,另外一组无效。  结论:  1.吡喹酮和雷丸在体外都能够造成裂头蚴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都可造成裂头蚴对小鼠感染性的降低,对小鼠裂头蚴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2.随着吡喹酮和雷丸体内外药物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药物对虫体的组织损伤越大,裂头蚴对小鼠的感染性越低,药物的疗效越好。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急性酒精中毒攻击行为大鼠模型,分析酒精对大鼠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与摄入酒精量之间的关系,定量检测急性酒精中毒大鼠脑组织中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
目的:观察慢性氟中毒大鼠骨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和检测骨组织中 SPARC和MMP-9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为氟中毒骨骼损伤的早期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36只SD大鼠按体重
目的:初步探讨 Wnt/β-catenin相关因子在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小鼠海马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  方法:  1、将160只1月龄健康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