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加压密相输送特性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52833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力输送技术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已有百余年历史。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低压稀相领域。在20世纪后期的20余年中,加压密相气力输送技术的成功开发,使气力输送技术从机理和应用上均有了新的和质的突破。迄今,在粉体气力输送领域已积累了许多有价值且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但有关加压密相气力输送领域(特别是输送特性和机理研究方面)的研究报道仍十分有限。 加压密相气力输送具有输送固气比高、输送气量少、管路及物料磨损轻等显著优点。因此,在先进的干煤粉加压气化装置中已采用高浓度煤粉加压连续输送技术,不过限于理论未成熟,但该技术还远未达到成熟阶段。东南大学自主研发了一套输送压力可达4MPa,输送固气比可达600kg/m3的干煤粉加压气化装置的高压密相气力输送实验装置,并在煤粉输送特性以及管路阻力特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由于高压密相输送的流动形态复杂,影响流动稳定性的因素较多,还没有成熟理论可供参考,研究有待不断深入。不同平均粒径煤粉的输送特性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实验研究,掌握不同平均粒径煤粉的输送特性,对大规模高压煤粉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设计与运行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压降作为气力输送系统的重要参数,与管内煤粉体积分数以及表观气速有着密切关系,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针对低压输送条件下的直管段,有关高压下管路压降,特别是弯管的压降研究报道很少。因此,高压输送的压降特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此外,由于目前实验手段和实验条件的限制,还不能直接测量高压密相输送过程中两相速度和体积分数在弯管内的分布。运用数值求解方法研究弯管中两相流动情况,可以为干煤粉密相加压输送系统的设计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在输送压力可达4 MPa的气力输送实验台上,进行不同平均粒径煤粉的密相输送实验。研究总输送差压、发送压力对煤粉质量流量、固气比等输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质量流量随总输送差压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总输送差压下,煤粉平均粒径越大,煤粉质量流量越低;煤粉质量流量随发送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输送差压下,随着流化风的增加,煤粉质量流量和固气比先增加后降低。 在相同同气比下,垂直管的压损要高于水平管,弯管的压损要高于直管,平均粒径大的煤粉压损要高于平均粒径小的煤粉,单位管长弯管动能压损与GsU呈现线性关系,斜率为1/2。 从理论与实验两方面研究两相流的压降随煤粉体积分数、表观气速及煤粉平均粒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高压密相气力输送中,固相引起的压降是总压降的主要部分;在相同固气比下,煤粉的摩擦压降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表观气速下,摩擦压降随着煤粉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固气比下,平均粒径大的煤粉其摩擦压降要高于平均粒径小的煤粉;固相摩擦系数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降低,固气比和煤粉平均粒径的不同对固相摩擦系数没有明显影响。 在Barth附加压力损失理论基础上,考虑发送压力以及煤粉特性参数对压损的影响,运用量纲分析法,得到高压密相输送时附加压损系数的关联式。用关联式预测的压损值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 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的双流体模型并引入k-ε-kp-εp湍流模型,模拟煤粉加压密相输送垂直弯管的流动特性。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固气比下,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弯管外侧壁煤粉体积分数增加,弯管段压降增加;相比于平均粒径小的煤粉,平均粒径大的煤粉更容易往弯管外侧壁聚集,使其在弯管外侧壁体积分数更高。
其他文献
本课题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作为呋喃的前处理方法,在对固相微萃取参数进行优化后,确定装液量5mL,NaCl添加量1g,萃取时间30min以及萃取温度60℃为呋喃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将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结合,建立乳饮料中呋喃的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呋喃在0.5-200ng/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检出限为0.1ng/g,定量限为0.5ng/g。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具有良好的可
能源与环境是汽车工业在21世纪发展所面临的两大课题,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的噪声污染日益严重,而发动机的进排气噪声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之一,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
“大五星”枇杷系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通过实生选种而育成的优质品种,因品质优果形大、外观美,素有枇杷之王的美誉。病虫害防治滞后,贮运技术落后严重制约了枇杷产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高原交通运输能力成为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柴油机作为重型载重货车及内燃机车的核心也需要适应高原环境条件,为高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柴油机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结合《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高浓度固液两相隔膜式输送用泵开发》科研工作,针对传统隔膜泵产品存在隔膜径向尺寸大,导致产品笨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隔膜泵用U型隔膜;鉴于目前U型隔膜设计依据的空白,本文借助ANSYS、First-Optimization、Matlab等软件,对U型隔膜的运动变形规律、容腔大小变化、变形与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旨在探索U型隔膜变形理论与工程设计方法。主要
换热器的强化传热一直是工程和科研中的热点问题,螺旋扭带作为一种被动强化管内换热的技术,凭借其在换热和除垢方面的优势,逐渐被人们研究并应用。本文旨在探究一种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