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有机高分子与无机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是研究多功能皮肤创面敷料的重要思路。有机高分子材料能够作为创面修复支架材料,为实现伤口处气体交换,保持良好的湿润环境及维持机械强度提供可能;负载的药物分子及生物活性离子通过释放到伤口部位发挥功效,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实验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构建有机和无机混合的基底膜,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或真空抽滤自组装的方式掺杂功能高分子或药物赋予材料多功能性,通过对纳米纤维膜的理化性能及细胞毒性的探究评估薄膜作为创面敷料的应用潜力,具体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聚吡咯复合含硅酸钙的PCL静电纺丝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硅酸钙(CaSiO3,CS)掺杂到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静电纺丝膜内部,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将聚吡咯(Polypyrrole,PPY)涂覆于静电纺丝膜表面,对制备的薄膜进行物理化学性能的探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涂覆的PPY能够使静电纺丝膜电导率达到0.02S/cm,且循环伏安法(CV)显示含PPY的静电纺丝膜具有准矩形CV曲线,对制备的静电纺丝膜施加电刺激,Si离子释放量增加,此外电压增大时Si离子释放量增多,静电纺丝膜细胞培养结果显示细胞能够很好的粘附在薄膜表面且生长状态良好,涂覆PPY对细胞活性有所抑制,当掺杂10%CS时能降低PPY的抑制作用。2.槲皮素/锌(Ⅱ)/羧化壳聚糖表面修饰PCL静电纺丝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将槲皮素(Quercetin,QT)与六水合硝酸锌(Zn(NO3)2·6H2O,Zn)混合制备螯合产物(QT/Zn),利用羧化壳聚糖(CTS)的水溶液作为分散介质将QT/Zn分散均匀,通过真空抽滤沉积在聚己内酯(PCL)静电纺丝膜表面。亲水性能测量结果显示静电纺丝膜的亲水性明显得到改善,由完全疏水状态变为完全亲水。静电纺丝膜的抗菌实验结果显示QT能够和Zn发生协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且在此浓度范围内,对细胞几乎无毒性。因此该复合静电纺丝膜能够抑制细菌生长,同时具有一定的细胞活性,在受感染创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能。3.姜黄素/含Cu生物玻璃复合静电纺丝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含铜生物活性玻璃(Cu2Ca23P5Si70,CuB),取适量的姜黄素(Curcumin,CCM)与CuB混合,掺杂到PCL与明胶(Gelatin,Gel)混合的静电纺丝膜中进行性能探究,结果表明CCM和CuB均匀分布在静电纺丝膜内部且具有很好的亲水性,掺杂CCM和CuB明显增强静电纺丝膜的力学性能,CCM和CuB由于发生螯合作用从而能够调控彼此的释放。此外两者能够发生协同抗菌作用,通过细胞培养发现CCM和CuB的存在能够有效促进细胞的粘附、铺展、增殖和迁移,该类复合膜显示出抗菌、促进皮肤再生双功能。综上所述,本文基于静电纺丝技术设计了多种高分子-无机材料复合膜,利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在静电纺丝膜表面或内部负载不同的物质,赋予材料导电性或优良的抗菌性能和生物活性,利用静电纺丝膜各组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升支架的总体性能,为创面修复材料的研究提供新思路。